资讯中心

求新思变:零部件巨头转战新能源!

来源:盖世汽车网 钟琳 Paul
2019/12/7 14:34:02
25687
导读: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被进一步激活,并成为当前及未来汽车行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随《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渐入尾声,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后补贴时代,增速也由此放缓,但仍保持着两位数高增。同时,据市场调查机构IHS预测,今年新能源(混合动力、插电式、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新车数量为597万辆,预计到2025年将激增近3.5倍,达到2000万辆,前景仍将无限广阔。
 
  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与发展全面放缓的传统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被进一步激活,并成为当前及未来汽车行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传统零部件巨头摩拳擦掌,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
 
  并购,成企业转型的捷径
 
  随新能源技术不断入侵,传统内燃机技术正在慢慢被电动系统所取代,其中核心技术——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成为众多传统零部件巨头转型的重要发力点。
 
  如供应商博格华纳,其曾先后于2015年、2017年收购了美国雷米电机和英国Sevcon公司,为自身带来更多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以迎合当前的市场需求。正如因此,博格华纳成为了一家既懂内燃机又懂电机的供应商。
 
  再如博世于2015年收购了美国加州一家新兴公司——Seeo。据悉,这家公司有着显著的电池技术,特别是新型固态电池,基于此,博世曾表示将在2020年之前发售一款固态新型电动汽车电池,以助力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增加一倍,同时成本减半,以实现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快速落地生根,且开枝散叶。
 
  不过事实证明,通过自主研发或错过较佳的市场机遇,收购也可能面临众多不确定性。2020年正在逼近,但博世内部却因投资风险较高,在去年宣告放弃既定生产计划,甚至开始剥离电池生产相关资产,包括解散两家锂电池技术合资公司——锂能源和PowerGmbH&Co.KG(LEAP),并出售子公司Seeo。
 
  不过,放弃生产动力电池单体并不意味着博世完全放弃电池系统的研发和制造。今年4月,博世与瑞典电堆制造商Powercell结盟,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适合批量生产的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技术,以供应汽车市场。而就在11月29日,博世中国氢燃料电池中心在无锡奠基,从而为未来燃料电池的大规模量产奠定坚实基础。
 
  对于传统零部件企业来说,要迈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有很多方式,例如加大研发投入、与车企达成战略合作以及收购技术成熟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等等。尽管博世在动力电池领域的试探终止步,但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通过并购的方式,来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进行深入了解,并对自身的技术路线进行快速延伸,俨然成为了一种捷径。
 
  强大的资本实力,给予了博世在面对前瞻技术研发探索的试错条件,但产业转型正在加速,如何通过有限资本投入,把准技术方向的脉门,且迅速抢占市场成为每个传统零部件企业都不得不修炼的一门功课。
 
  抱团取暖,共担风险
 
  如博世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及时止损”,转而借合作共同发力燃料电池技术,在经济增速放缓当下,报团取暖,成为众企业规避风险、共同进退的较佳解决方案。
 
  前有西门子2018年宣布与Northvolt合作研发、生产优质的锂离子电池,后有电装和爱信精机于今年4月共同出资成立了生产电动车驱动模块的合资公司BluE Nexus;今年11月,采埃孚也与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签署合资企业谅解备忘录,旨在成立一家专门从事汽车专用电机及其部件生产的合资公司。
 
  越来越多零部件企业选择相互抱团,同时,为提升与整车制造商间的合作黏性,分担研发成本,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也在升温。
 
  如现代汽车公司(Hyundai Motor Company)与康明斯公司(Cummins Inc.)于今年9月宣布签署谅解备忘录(MOU),合作评估研发电动和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并将此类系统进行商业化的机会;
 
  再如宁德时代今年7月宣布与丰田汽车在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稳定供给和发展进化领域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双方还在电池新技术开发、电池回收利用等多个领域开始进行广泛探讨;
 
  ……
 
  汽车产业链正历经高速变革,谁也无法保证全面新能源会在何时完整切换,但可以肯定的是,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正在成为行业上下的共识,能否在寻求到更多更好的合作伙伴,协同研发、携手共赢决定了其各自转型的“时速”和“高度”。
 
  加速建厂,抢占未来市场
 
  当技术脉络基本把准,产能布局变成了商业实现的重要环节。在新兴技术快速普及当下,如何利用前沿技术、充足的产能快速满足市场所需,谁便能在产业变革的后时代登上王座。
 
  时至年末,车市并未如各企业于年初预期般乐观,越来越多巨头企业不得不通过拆分重组,甚至关闭工厂等措施断臂求生。而随着传统产线的缩减,大批新能源相关产业线正不断萌芽。
 
  今年9月,汽车天窗供应商伟巴斯特宣布,其在位于德国雷根斯堡地区的希灵(Schierling)工厂已开始生产动力电池总成。而在中国,今年4月伟巴斯特投资4亿元人民币在浙江嘉兴新建新能源动力电池系统研发中心与制造中心,该项目具备年产6万套动力电池包的生产能力,计划在2020年初便开始投入生产;9月,又在其武汉原有工厂的基础上,投入5000万欧元(约合3.9亿元人民币)新建工厂,主要生产汽车天窗以及电加热器、充电解决方案产品。
 
  与伟巴斯特一样,加速在新能源领域产能布局的还有电装。今年5月,电装宣布将在中国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工厂。据了解,电装(广州南沙)有限公司已与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正式签订《关于电装(广州南沙)有限公司华南新厂区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根据协议,电装(广州南沙)有限公司将分两期投资不少于20亿元人民币,在黄阁镇新建用地规模约为10万平方米的华南新厂区,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项目将于6月28日动工,预计2021年开始投产,2022年实现量产。
 
  此外,还有在太仓高新区建立新基地以从事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的舍弗勒,以及在苏州投资8000万美元(约合5.6亿元人民币)建厂生产首款组合式逆变器和直流/直流转换器的德尔福科技等等。
 
  盖世小结:
 
  尽管有很多声音表示,新能源汽车全面到来之前,内燃机市场仍很庞大,但截止目前越来越多传统零部件巨头选择调整或剥离传统业务,积极迈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无论是通过并购实现快速转型,还是通过抱团取暖共同进退,都是不同企业为迈入这一领域所做出的不同选择,而对于那些未入局的零部件企业来说,还会有多少机会呢?时间会给出答案。
 
  (原标题:零部件巨头转战新能源)

热门评论

上一篇:百度Apollo组织架构升级,加速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落地

下一篇:Waymo应用正式上线苹果APP Store,计划在2020年扩大用户数量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