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大踏步向前,“数字农业”渐行渐近

来源:智能制造网
编辑:今夕何夕
2019/11/20 10:58:00
46802
导读:无人机打农药、手机App指导稻田精细化管理、真空包装大米入驻电商超市……这些新变化,正从不同层面上体现着我国农业数字化、现代化转型的深刻实践。
  众所周知,数字农业是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其集农业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数字通讯和网络技术等众多科学技术于一体。通过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过程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数字农业可达到选种、播种、施肥、灌溉、动态监控、适时调节等目标。
 
  当前,我国利用数字化技术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已取得积极进展。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达7.3%,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0.8个百分点。用数据决策指挥、引导产销、管理服务的方式正逐步在国内多个地区得到应用、推广,农业数字化转型初具成效。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下,科技巨头布局数字农业的热情十分高涨。早在2018年6月,阿里云便发布了ET农业大脑,开始将AI解决方案带入农业领域。随后半年中,京东和腾讯都宣布了自己的AI农业计划。2019年,数字农业更成为了一些科技企业布局的重点内容。
 
  11月15日,2019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论坛在江西南昌召开。论坛强调,要大力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通农业全产业链的数据采集、分析、应用闭环,着力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与会人士就农业科技、农作物培育等话题展开了讨论,“数字农业”成为了高频词。
 
  综合来看,数字农业有四个主要部分,即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和智慧农业。水肥一体化、农产品可追溯、智慧农场、植保无人机、工厂化养殖等,已被研究人员视为数字农业发展的几大方向。数字农场作为数字农业实施的一大探索实践,正让农民逐渐摆脱“看天种地”的传统耕种模式,而是利用前沿科学技术对农作物进行科学种植和培育。
 
  农作物什么时候灌溉?缺什么肥?有什么病虫害?有了“数字农场”,农民种地不再只依靠传统经验,而是通过数字技术实现高度化,让农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在我国某大米标准示范生产基地里,每块稻田都放置了电子桩柱,收集光、风、水分等信息,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具体来讲,这些电子传感设备会将农田里的风、光、水分信息实时收集,农民只要在手机上装一个客户端,就能接收到自家地块里的相关数据。
 
  其实,从智慧畜牧到农业金融、从农业物联网到SaaS服务平台、从卫星遥感数据监测到无人机飞防植保,新技术、新产品等正在农业领域得到推广应用。随着遥感监测、云计算、物联网、5G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天空地”一体化的立体化农业资源监测系统将构建完成,国家宏观监测、预警、服务和宏观决策能力将不断提升。届时,农业灾害预警、农业病虫害防治、新型农作物培育等工作将迈山新台阶,并取得更多成果。
 
  数字农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富有吸引力,这毋庸置疑。与此同时,由于农业生产涉及的品类和品种繁多,生产过程复杂且漫长、不可控因素多、变量多,因此数字农业从单点突破到全面进步需要一定的时间。面对农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新趋势,农产品供应商应积极主动了解各项前沿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状况,争取发挥技术融合运用的优势,促进农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热门评论

上一篇:5G手机众生相:厂商放飞、运营稳推、用户观望

下一篇:学生们总被称为“考试机器”?真正的机器人表示不服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