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余载治滇路严字当头下半年139个项目蓄势开工
- 来源:环保在线 筱阳
- 2019/8/16 11:56:55
- 25311
“截至目前,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2019年工作任务已完工36个,正在建设91个,项目开工率接近73%”。
上述消息源自2019年昆明市第二次河(湖)长会议上的公开消息。随着项目数量共计175个、覆盖污水处理厂及配套设施、河道治理沟渠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内源污染治理、生态恢复与湿地建设、雨季溢流重点污染防控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滇池保护治理项目挺进深水期,随之而来的成效亦越发显著。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阮成发近日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滇池的水质也有改善,由劣V类提升到了IV类,为30年来好水平。”
滇池,云南大的淡水湖,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滇池水质持续恶化,成为国家重点治理湖泊。“与国内主要湖泊相比,滇池换水周期相对更长。”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原常务副所长刘永定介绍,此前一段时间内滇池负荷越来越大,水质迅速恶化,一度达到劣V类,成为中国污染严重的湖泊之一。为了找回一池清水,一场不见硝烟的“高原明珠保卫战”早在30多年前便已打响。
滇池治理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攻坚战。面对滇池治理这一难题,从“九五”以来,国家连续4个五年规划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纳入重点流域治理规划。2012年滇池“以鱼控藻”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通过,生物治理的理念延续至今。特别是近年来转变理念、创新思路、综合施策,在“遏制增量污染”的同时“削减存量污染”。
一方面,严格控制滇池流域用地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适度开发草海(滇池内湖)片区和滇池东岸区域,审慎开发滇池南岸。另一方面,依法开展滇池流域内工业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及关闭停产工作,引导工业退出主城向工业园区集中。实施水质目标与污染负荷削减目标双控制,全面抓好城市面源和雨季合流污染控制、主要入湖河道及支流沟渠治理等举措。
治污如治病,病去如抽丝。近年来,通过构建截污治污系统、健康水循环系统、生态系统、精细化管理系统,滇池水质逐渐好转。经过多年治理,昆明滇池水质于2016年上升为V类,首摘“劣V类”帽子。此后,滇池及入湖河道保护治理更具精细化、科学化色彩:以降低总磷、总氮等关键指标为核心,编制实施“一河一策”方案。
如何让循环缓慢的“老迈”滇池进一步重焕活力?经大量研究论证,云南在2008年确定了从水质较好的牛栏江向滇池补水的方案。工程自2013年底投入运行以来,从曲靖地区的牛栏江,把水引入昆明,补济滇池,加快滇池水体的置换速度。牛栏江已累计向滇池补水超过30亿立方米,相当于把整个滇池水置换了两遍。作为云南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工程,其承担着向滇池补充生态水量,改善滇池水环境和水资源条件的功能,
滇池治理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攻坚战。在过去的20年里,云南各级政府累计投入近500亿元治污,基本建成环湖截污治污系统、健康水循环体系、生态修复与建设等工程。在滇池流域河道及支流沟渠全面推行河道生态补偿工作,压实各县区、相关责任单位在滇池流域河道保护治理工作中的主体责任。按照“谁达标、谁受益;谁超标、谁补偿”的原则,从2018年8月至同年底,昆明共收取生态补偿金逾4.2亿元。
而对于下一步滇池治理的“小目标”,“三年攻坚”行动亦给出了明确答案:“到2020年所有入湖河道及支流沟渠水质稳定达到IV类水及以上,草海和外海水质均达到Ⅳ类。”如何乘胜追击一方清水,不妨拭目以待吧。
(原标题:30余载治滇路严字当头 下半年139个项目蓄势开工)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