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大棒”纵向挺进深圳垃圾分类迎来冲刺期
- 来源:环保在线 筱阳
- 2019/7/26 9:11:07
- 25646
“2019年内将完成立法,一年后居民分类参与率要达到80%以上。”继上海之后,1400多公里外的深圳也将趟进垃圾强制分类新征程。
作为全国垃圾分类工作首批46个先行先试的重点城市之一,深圳的垃圾分类早在19年前就已起步。随即,深圳陆续在住宅区和城中村配备超过6958组垃圾分类投放设施,主要进行宣传教育。2015年《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也标志着深圳开始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8%的差距还得靠“新时尚”
2017年,深圳发布全国首份《家庭垃圾分类投放指引》,此举被评为垃圾分类的破局之举。生活垃圾由此被分为七大类:有害垃圾、玻金塑纸、厨余垃圾、废旧家具、年花年桔、废旧织物及其他垃圾。坚持“大分流细分类”的工作思路,对产生量大、产生源相对集中、处理技术工艺相对成熟稳定的绿化垃圾、果蔬垃圾、餐厨垃圾实行大类别专项分流处理。但深圳垃圾分类工作整体并未进入强制实施阶段。
此后一年里,深圳各区就陆续在推行“楼层撤桶”工作,为垃圾分类做准备。通过在住宅区建立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深圳初具 “楼层撤桶+定时定点督导”的住宅区垃圾分类升级版。这意味着,很多楼层放置了垃圾桶的小区要把这些桶全部撤掉,重新在小区内选点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目前,全市已有超过800个小区完成了楼层撤桶,共设置了近2700个集中分类投放点,涉及约170万居民。
安排督导员每晚7时至9时,在小区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进行现场督导,引导居民参与分类、准确分类。除了在源头上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分类的软硬件设置,在生活垃圾分类运输上也将分类分专线运输,运输过程全密闭,做到垃圾不落地。经过近年渐进式改造,深圳市对生活垃圾的后端处理,已建立了覆盖全市的九大类垃圾分流分类收运处理系统。在后端处理环节,推动各区处理设施落地,开展资源化利用。
但即便如此,按照市城管局垃圾分类中心2018年数据,在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超过2000万人口的深圳,每天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接近21988吨。但在同一时期内,全市垃圾分流分类回收量约2800吨/日,回收利用率约为27%,与住建部要求达到35%以上的工作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垃圾焚烧厂消化有限,如何让垃圾量“减”下来,破题之道在于垃圾分类。
奖惩并举 “喜提”强制时代
垃圾分类,立法先行。在制度设计方面,深圳现已打造出由国内垃圾分类专项规划、3个地方标准和7个规范性文件构成的规范标准体系。
与上海不同的是,旨在前端垃圾分类与后端垃圾处理体系相衔接的深圳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这四类进行分类。其中,厨余垃圾用袋装的,应拆袋投放后把塑料袋单独投放到其他垃圾收集容器;有害垃圾如破损电池,则应用透明袋封装后再投入到有害垃圾废电池收集容器中。
而在加强约束同时,深圳也将加强奖励。采用通报表扬和资金补助相结合的激励方式,2018年深圳市、区各级财政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累计投入约2.3亿元。7月初印发的《深圳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激励实施(2019-2021)》明确提出,深圳将对生活垃圾分类积极个人通报表扬并补助资金1000元,住宅区高30万元封顶。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按照各区每年实际拨付的生活垃圾分类激励补助资金的50%,对各区予以经费补贴。
至此,深圳也成了国内通过奖励措施激励垃圾分类的城市。未来3年内深圳市各区财政将年均拿出6250万元安排生活垃圾分类激励补助资金,3年共计1.875亿元。补助资金仅用于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的设施采购、宣传培训以及劳务补贴等方面。相关负责人透露,征集意见后,上述《实施方案》预计于8月出台。
万事开头难,既然起了步,那就一直走下去。此次通过经济杠杆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将为下一步深圳探索生活垃圾“按量收费”“分类计价”积累经验和技术支撑。相关条例中指出,按照“谁产生谁付费、多产生多付费”和差别化收费的原则,逐步建立分类计价、计量收费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目前,《深圳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已提交至市人大,预计年内完成立法,2020年或将全面实施。
(原标题:“胡萝卜+大棒”纵向挺进 深圳垃圾分类迎来冲刺期)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