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量增效”能否成为农业污染防治的“正确打开方式”?
- 来源:环保在线 三两半整理
- 2019/7/3 9:33:46
- 22725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19年季度自动监控数据严重超标的重点排污单位名单,有6家重点排污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被生态环境部责令进行整改,其中过半是化肥农药企业。
我国是农业大国,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必然少不了。根据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农药使用量就大178.3万吨;而每年化肥施用折纯量大都近6000万吨,从2014年到2018年,化肥施用折纯量分别为5995.94万吨、6022.60万吨、5984万吨、5859万吨和5653.42万吨,其中施用较多的是氮肥和磷肥,是造成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具体施用折纯量如图:
2014年-2017年氮肥和磷肥施用折纯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施下去的肥作物只利用了不到一半,其余部分则主要进入水体和大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专业人士表示。为打造宜居乡村环境,2018年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其中的“三减”就包括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减量增效”是推进农业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大举措。《2019 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对推进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上做了明确要求,关于化肥,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提高到 40% 以上,建设一批化肥减量技术服务示范基地,深入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在农药方面,开展农药使用零增长,大力推广科学用药技术,加快新型植保机械应用,打造全程绿色防控示范样板。
各地方在治理农业污染上也花费了不少心思。北京、湖北、云南、安徽、四川、河北和吉林等全国多个省市颁布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相关法规,在推进化肥和农药的治理上,大同小异使用两大手段,一是提高化肥和农药的利用率,二是采用新型生产资料和技术替代常规生产资料和技术。
但除了减少使用量,替代绿色技术之外,还值得引起重视实践层面的诸多问题。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源头减量增效,末端回收处理,从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到后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置,的确初步建立起了农业规范的“四梁八柱”,但目前政策还相对缺乏可操作的细则和强制性要求,其中的全流程监管制度如何设计,责任主体落到哪里,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
值得高兴的是,在各地和各部门积极探索下,我国农业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化肥、农药使用量已实现负增长。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下一步继续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回归农业绿色本源,完善体制机制和技术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减量增效”能否成为农业污染防治的“正确打开方式”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