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盈利困难?政府的“手”仍是有力支撑
- 来源:智能制造网
- 编辑:月初
- 2019/6/14 14:03:23
- 56035
当前,世界人口持续增长,消费需求不断上升,粮食安全保障与品质提升愈加凸显,传统的人工作业、机械作业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实际需要,推动农业领域进一步加快现代化进程,走向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已然是迫在眉睫。
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无论是春季播种、夏季施肥打药、秋季收获,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农业领域的升级转型也主要着眼于各个环节的实质优化、提升。近年来,面向农业发展新变化,植保无人机逐渐成为市场“新宠”,展现出其在播种、植保、监测与数据收集等诸多方面的显著优势。
千亿级市场前景诱人
就现在而言,传统植保作业等情况下的人工效率、投入产出比都已经颇为滞后,无法契合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发展趋势。具体来说,例如在打药环节,人工打药不仅耗时较长,而且通常还会出现农药播撒不均匀、用药量不、浪费水资源,以及有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潜在危险等因素。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加速向城市集中,农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致使我国农业人口日趋下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由2010年的50.04%,逐步下降到了2018年的40.42%。在这一背景下,为了弥补人力资源缺口,推动植保无人机等智能农业装备的应用也成为大势所趋。
当然,植保无人机虽是应势而生,但也不是凭空出现。自无人机在军事领域获得普遍应用以来,其灵活、便捷等优势便被广为称道。近年来,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民用无人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火爆,为无人机全面走向行业领域奠定了重要基础。植保无人机的诞生与普及,也正是以此为依托。
眼下,我国植保无人机行业发展较为积极,无人机植保服务在东北、新疆、江苏、河南等主要农业聚集区的渗透率也持续提高。同时,植保无人机的性能、质量也在不断升级,能够适应的场景愈发多元化,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户、植保服务公司等客户的实际需求。
专业人士表示,农业的广阔市场有望助推植保无人机成长为仅次于消费级无人机的第二大民用无人机细分市场。目前,我国植保无人机作业面积仍然有很大增长空间,从全国耕地总面积来看,适合植保无人机作业的占比至少达到五分之一,这是一个千亿级规模的巨大市场。
盈利困难还需政策支撑
植保无人机发展态势火热,未来市场前景备受期待,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这一行业已经毫无挑战。事实上,作为仍旧处于成长期的新兴产业,植保无人机行业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例如关键技术短板、低端化倾向犹存、产品价格高昂、维保服务体系尚未完善、专业人才不足等。
单就价格而言,目前市场上主流植保无人机产品的价格几乎都在3万元以上,高能达到约30万元,这还不包括培训、维护等其他成本。因此,植保无人机的主要客户大多都是飞防团队或企业直营团队、大型农场主等,一般的个体农户基本都无力独自承担高昂费用。这也导致植保无人机消费群体想要实现规模化盈利颇为不易。
有业内人士对此坦言,在盈利困难的情况下,政府的支持尤为关键。实际上,近些年来,在植保无人机的发展历程中,政府、政策的作用不容忽视。特别是2017年开始实行的植保无人机购机补贴试点活动,对植保无人机市场的扩张与行业的发展发挥了重大影响。
2017年9月,原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国家民航局发文,在广东、重庆、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六个省市先行开展植保无人机购机补贴试点。此后,主管部门又将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延伸到了其他10多个省市区。此举受到了行业内专家、企业的一致好评。
植保无人机购置补贴政策以及持续降低的市场售价,对于相关制造商、销售商以及消费群体而言,都是巨大利好。相信在行业、市场进一步成熟的情况下,植保无人机领域各环节的盈利困境必将得到突破,从而促使整个产业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