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自动驾驶汽车如何实现商用?首先得驶入法律轨道

自动驾驶汽车如何实现商用?首先得驶入法律轨道

2019-05-15 11:25:50来源:智能制造网 编辑:林中易木 关键词:自动驾驶法律阅读量:60634

导读:当前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大障碍之一便是法律规范,未来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打造良好健康的法律环境,将是推动自动驾驶汽车走向规模化商用的必由之路。
  自动驾驶是解决社会交通问题,推动人们出行发展的一剂良药。近年来,随着环境感知、智能决策、高精地图等技术的不断突破与成熟,搭载自动驾驶技术的汽车、出租车和卡车已经从实验室走向了开放式路测与商业化示范阶段,发展速度令人惊叹。
 
  但自动驾驶汽车离我们的生活越接近,其所展现出的问题也就越多。在公开道路实地测试中,不少企业便暴露出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违章行驶、隐私泄露、交通事故等等。而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乏以及不完善,终导致了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迟迟无法实现。
 
  换言之,当前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大障碍之一便是法律规范,未来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打造良好健康的法律环境,将是推动自动驾驶汽车走向规模化商用的必由之路。
 
  自动驾驶正逐渐迈入新阶段
 
  当前,汽车产业和交通出行领域正在加速朝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汽车相融合,打造致力于安全交通出行、便捷城市管理的自动驾驶汽车,正成为世界国家和企业的共同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中、美、英、日等为代表的国家已经将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纳入到国家顶层规划之中,争相通过对自动驾驶的鼓励、引导和支持,来抢占汽车产业转型的先机,争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同时,以宝马、大众、通用、吉利等为代表的老牌车企,以华为、英伟达等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以及大量初创型企业,也在政策的加码下纷纷布局自动驾驶相关业务。
 
  而随着国家的重视、政策的支持,以及企业的加码与交流合作,目前自动驾驶汽车的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在自动驾驶汽车受技术突破影响取得显著成果的情况下,产品的市场化进程迎来了进一步加快。
 
  此时,国内外政府和业内主流企业逐渐意识到了自动驾驶测试及商业示范的必要性,故而纷纷提出规划和建设方案,以支持自动驾驶汽车能够进行公开道路测试。不仅各个国家发布政策准许开放式路测,并加大力量布局测试示范区建设,而且各大企业也搭建了自动驾驶测试车队,自动驾驶正式进入到开放式路测与商业化示范阶段。
 
  法律完善是商业化应用前提
 
  新阶段的进入,一方面让自动驾驶汽车距离我们的生活更进了一步,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其应用过程中的不少问题。
 
  这几年,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出现交通事故的新闻总是不绝于耳,2017年百度无人车在北京五环路测违规吃罚单的消息也让人记忆犹新......这些路测中的各种问题,都在告诉我们自动驾驶汽车距离规模化商业还很远。
 
  那么,要如何才能解决路测中的这些隐私、安全以及伦理问题呢?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法律法规的完善将是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应有的前提条件。
 
  因为自动驾驶汽车解放了人的驾驶行为,这意味着未来驾驶员的角色将从人类逐渐转换成系统,将必然带来驾驶责任、保险等方面的问题。而无论是自动驾驶汽车事故责任认定、测试管理、上路管理,还是生产及销售管理、日常监管等,都需要法律条文的详细规定,这使得其商业化应用需要适宜的法律环境。
 
  良好法律环境需注意这几点
 
  而目前,虽说专门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立法还没有眉目,但对于路测阶段的相关法规已经出台。
 
  其中,美国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概念、功能、驾驶员资质、行车规范、路测管理、事故追责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范;德国修改道路交通法支持自动驾驶汽车;英国出台法案对自动驾驶汽车保险加以规制;日本发布政策明确自动驾驶汽车事故责任;而中国则出台了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规范。
 
  从上述各国出台的法律我们可以看出,自动驾驶所需要的法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针对不同的问题需要给予对应的法律。那么在未来,自动驾驶实际所需要的法律环境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根据“自动驾驶测试和商业化应用报告”,自动驾驶良好法律环境的构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追责主体的划分需要更加延伸,从驾驶人扩展到制造商、系统提供商等;二是技术标准与产品准入认证更加明确;三是对数据保护与隐私问题进行更好规制;四是保险体系更加创新以适应自动驾驶汽车;五是直面各种伦理道德问题,平衡安全与伦理的距离。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