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狂热下的冷思考:为什么机器人领域独角兽那么少?
-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 编辑:林中易木
- 2019/1/10 14:45:40
- 44877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独角兽本是传说中的一种虚拟生物,代表着幸运与财富,但随着2013年美国投资人将成立时间短、市场估价高的创业公司,统称为“独角兽”之后,这一词汇开始在上迅速走红。
产业狂热下的冷思考:为什么机器人领域独角兽那么少?
据了解,独角兽的判定和两大因素有关:时间和估值。要跻身独角兽企业,既要公司的成立时间短于10年,又要市场估值超过10亿美元。因此,如今“独角兽”一词已经成为评判创业公司发展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受到了无数企业的追捧与青睐。
而近年来,我国可以说是孕育独角兽的主力军之一。从2013年到2018年,据CBInsight数据统计显示的237家独角兽企业中,我国共62家占比超过26%,位列第二。是独角兽概念发源国美国,占比接近50%。
同时,从2014年-2018年,我国几乎平均每年新增19家独角兽企业,呈指数级增长明显。截至2018年3月份,位于中国地区的独角兽企业共有126家,总估值超过6000亿美金,独角兽发展热度十足。
在技术快速爆发,工业新产业加速崛起的情况下,这几年独角兽企业分布中,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开始日渐展露头角,相关新面孔增量明显,获得融资也较多。据胡润研究院统计的2018年独角兽数据显示,相比前一年,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独角兽企业都有明显增加,发展热度居高不下。
按理说,机器人产业发展与人工智能同样火热,也同样是新型产业,独角兽的崛起速度应该差不多,但具体事实却是,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不仅数量上无法与其相比,在增速上也是相差甚远。2018年前三季度,机器人独角兽增长甚至为0,这无疑让人困惑不解!
那么,为什么我国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数量那么少,增速也那么慢呢?笔者认为这主要与三方面的因素有关:企业、市场和资本。独角兽的养成,需要有成长的基因、有优良的环境,更要有伯乐的青睐,而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在这三方面都有所欠缺。
由于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较落后,因此产业始终集中在系统集成等中低端领域,企业发展所依靠的不是的产品和自主核心技术,而是本土服务和价格优势,这让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力上实力偏弱,很难被资本机构给看上。
就算有部分自带决心的企业,希望通过技术升级和自主研发提升自身实力,以一技之长与国外先进企业角逐内外市场,但一方面研发需要大量资金和人才,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不足以实现;另一方面取得成果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效益转化周期较长,市场资本也很难青睐。
同时,研发和应用人才储备的不足,人才缺口的越拉越大,也不利于企业自身实力的提升。再加上产业发展前期滥竽充数的企业过多,市场环境被搅浑之后,资本对企业的信赖度有所下降,后面的企业要进入和发展更加难上加难。
总的来说,我国机器人领域独角兽难以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企业实力不足;行业环境不规范;市场资金青睐度不高;行业人才限制较大;企业研发周期长、回报少;企业长期受到国外竞争压迫等等,正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让我国企业既缺少了良好的发展基因,也得不到资本伯乐的青睐赏识,要成长为独角兽就变得十分困难。
不过,现在发展慢、崛起少不代表未来没有爆发的机会,当前企业和市场资本也不必操之过急和过分担心。随着机器人产业发展热度的逐渐升温,市场发展日趋走向成熟,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与支持,未来市场、企业和资本因素都会越来越好,届时独角兽的出现和增多都将会变得顺理成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