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你对宪法了解多少?“国家宪法日”让机器人讲给你听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林中易木
2018/12/4 10:47:40
55781
导读:12月4日是我国第五个“国家宪法日”,在此普及和宣传国家宪法的重要节日里,普法机器人正逐渐成为活动现场的主角之一。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12月4日是我国第五个“国家宪法日”,在此普及和宣传国家宪法的重要节日里,普法机器人正逐渐成为活动现场的主角之一。
 
  近年来,为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障人民的权益及维护社会公平,我国一直在大力推进社会法制化的建设。
 
  自82年宪法颁布以来,刑法、民法等法律文件的逐步出台,让我国具备了有法可依、依法治国的现实基础,但由于我国法治传统的缺乏、民众法治意识的落后,以及法治实践动力的不足,不仅让我国法律的生命力和遭受挑战,也让我国的法治建设遭遇阻碍。
 
  在这样的情况下,普法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而为推进普法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现代科技的应用与融入变得越来越常见。其中,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普法装备,正在成为我国普法建设中的重要载体和工具。
 
  “国家宪法日”普法刻不容缓
 
  众所周知,依法治国的前提是依宪治国,自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以来,宪法普及就一直是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国特别在2014年12月4日设立了“国家宪法日”来宣传和普及宪法,今天已经是我国的第五个宪法普及宣传日。
 
  那么,为什么我国要将宪法普及看的如此重要呢?这是因为,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首先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宪法,树立和维护宪法的,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做到依宪治国。
 
  但一方面由于我国法制传统和民众法制意识的现状,本就影响我国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应用;另一方面,宪法作为较为“宽容”的法律,不像刑法和民法那样“严厉”,“违法可怕,违宪不可怕”观念的盛行,更加导致了宪法生命力和的流散。
 
  鉴于此,为了让宪法不只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给人看,为了让其真正发挥出根本大法的效力和性,国家希望通过“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利用普法工作增强民众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完善宪法的实施与保障,终推动我国法制建设的有效升级。
 
  “机器人普法”正在频频出现
 
  以往的宪法普及工作主要依赖于普法人员,这种普法方式存在着效率低、覆盖窄、周期长、成本高、普法效果不显著等缺陷,是造成我国宪法普及难以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时至今日,宪法普及工作要想获得真正的实际效果收益,不能再依赖传统落后的普法方式,而需要推动普法工作的智能化升级。
 
  目前,应用机器人助推普法方式的快速升级,正在成为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加持下,普法机器人通过“机器换人”,有效的将普法工作揽入自己怀中,不仅大大提升了普法工作的效率、范围和质量,更降低了普法成本和对人力劳动力的消耗浪费。
 
  前两天,大连市在“国家宪法日”相关普法宣传活动中,就将多功能应用型法律机器人“大连小司”带到了活动现场,凭借着其“大脑”内汇集的5万多个法律实体问题、300多个民商事案由、6000多种法律服务文书,以及40多万条法律法规,“小司”为现场群众带来了精彩的法律知识讲解和普及。
 
  当然,大连市普法机器人的应用,只是拉开了今年“国家宪法日”宣传的序幕,从去年宪法宣传日的开展情况来看,湖南、山西、北京、浙江、深圳等几十个省市地区都将开展机器人普法活动。由此可见,如今的机器人普法,已经成为了我国法律宣传的主要途径和重要趋势。
 
  “智能普法”未来需走进日常
 
  机器人宣传和普及宪法,无疑给我们开启了智能化的普法新时代,机器人所展现出的强大功能和价值,推动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快速发展。未来,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普法”不仅仅只存在于“国家宪法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之中,还将进一步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比如,普法机器人还可以出现在司法部门、诉讼中心、法务机构、培训机构、学校课堂等众多场景之中,通过给人们提供日常法务咨询、协助法务人员执法用法、以及培养学生法律知识和意识,都能够推动法律知识在人群中的宣传和普及,在落地实践与应用的过程中,将法律的生命力和性得以延续和加强。
 
  不过,在此过程中,法律机器人也要注重自身的智能性、人机交互能力和购买应用成本等因素,只有做到自身的物美价廉、实用,才能真正走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热门评论

上一篇:2018外媒关注点之自动驾驶:是恐惧还是希望?

下一篇:毕业就拿80万元年薪 华为投入10个亿培养这类人才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