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深谈物联网安全新趋势
- 来源:物联传媒
- 2018/11/26 14:32:26
- 25737
在以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规划里,业务总是优先于安全,我们总是能看到很多专注利益而忽视安全的反面案例,比如此前的Facebook数据泄露事件,受损害的首先是C端用户的隐私。
现在物联网产业To B的整体属性,就进一步加强了安全建设的重要。智能门锁、联网汽车、工厂设备……任何一类被攻破了都将给企业带来不可预估的打击。
2018年11月19日,中国物联网创新应用大会在中国惠州市潼湖科技小镇举办,来自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超700名代表参与了会议。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就“以科学的网络安全观,筑牢物联网安全防线”为题带来演讲分享,深度聊了安全产业的一些事。
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昌祥
1.熊猫烧香不是起点,WannaCry不是终点。网络空间问题颇多,网络攻防将是永远的主题。
2007年,当时25岁的湖北小伙李俊编写了一款名为“熊猫烧香”的电脑蠕虫病毒,短时间内造成高达几百万的个人及企业用户感染。此次事件也成为了中国警方破获的首例计算机病毒大案。
2017年,“蠕虫式”勒索病毒软件WannaCry由不法分子进行传播,造成至少150个国家、30万名用户中招。病毒会提示支付价值相当于300美元的比特币才可解锁,直接影响到了校园、金融、能源、医疗等众多领域。
没有列出的事件还有很多,但从十年前个人炫技式的熊猫烧香,到为财而来的勒索病毒,黑客的方针战略变化已经显而易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物联网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利润空间,无疑将成为黑产的下一个目标。他们的方式,就是通过攻击向企业勒索钱财。
对此,沈昌祥院士补充到,网络安全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空间包含的计算科学、体系结构、计算模式三大问题,都是要解决的一级学科科学理论问题。
当然,如同人有时候也会生病,安全只能是相对的。科学技术在进步,攻击方式会改变,防护也要跟着改变,安全建设的目标就是尽全力保持健康工作的状态。
2. “老三样”已过时,用可信计算3.0筑牢物联网安全防线
说起老三样,我们可不是指七八十年代的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
安全界的“老三样”指的是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查杀。
防火墙:监测计算机与服务器和路由器之间的数据交换。相当于门卫,对所有进出大门的人员(数据包)进行检测。
入侵检测:检测内网用户端是否有异常活动,防止内部网络的攻击,相当于第二道门,是对防火墙及其有益的补充。
病毒查杀:如果病毒已经进入到电脑内部,就要靠杀毒工具来把它们清除掉。
但时代在进步,找漏洞、打补丁的传统思路不利于整体安全,传统“老三样”也已暴露很多缺陷,难以完全应对人为攻击。
沈院士就此提到,要用主动免疫的可信计算来解决安全问题。在计算运算的同时进行安全防护,通过实施身份识别、状态度量、保密存储等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与排斥进入机体的有害物质,为网络信息系统培育免疫能力。
安全可信的计算节点双体系(计算+防护)结构
在1992年,国家立项研制可信计算综合安全防护系统,1995年2月底,通过评测和鉴定,经过长期军民融合攻关应用,形成了自主创新安全可信体系,开启了可信计算3.0时代。
这个过程就实现了公钥密码身份识别、对称密码加密存储、智能控制与安全执行双重体系结构,同时也有了环境免疫抗病毒原理——不允许装杀病毒程序,数字定义可信策略——不许改应用程序,对用户完全透明。
沈院士表示:“二代居民身份证、中央电视台制播系统、电网调度系统已经全部使用了可信计算技术,做到了对已知代码掌握,重要代码能编写,重要流程要重构的关键功能,用可信保障了国产化的真正落地。”
3. 物联网的三重防御体系
物联网由感知、通信、应用三大环境场景组成,物联网的安全必须保证云管端每个节点都安全可信。
物联网组成架构图
就此情况,沈院士讲到,物联网安全应该按照等级保护来做。这种保护机制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可信:针对计算资源(软硬件)构建保护环境,保护计算资源;
可控:针对信息资源(数据及应用)构建业务流程控制链,实行主体(用户)按策略规则访问客体(信息资源);
可管:保证资源安全必须实行科学管理,强调小权限管理。对于高等级系统实行三权分离管理体制,不许设超级用户。
实践证明,三重防御体系是必要的,可行的。
4. 未来的物联网安全
“进不去、拿不到、看不懂、改不了、瘫不成、赖不掉。”
说起安全防护的效果,沈院士用简单的几个词进行了概括。
我们不禁会想,真的要做到这样的地步,安全企业或机构未来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负所望?
首先,上到国家战略,下到群众意识,安全都被摆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处于时机十分不错的阶段。
其次,虽然To C类安全产品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呈现饱和,物联网To B类安全需求却随着产业的发展而水涨船高,行业内的机会还有很多。
后,包含沈院士提到的可信计算在内,众多厂商都在积极推广安全产品,推动产业技术和标准的融合,共建国家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
我们不会怀疑,有关物联网的这场安防攻坚战,即便经历黑白双方各亮武器N个回合以后,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但我们相信,将有更多的物联网安全人,一路坚守着,奋力为安全而战。
(原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深谈物联网安全新趋势)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