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水下机器人应用持续拓展消费级市场正在加速开启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林中易木
2018/10/29 15:32:49
52433
导读:随着水下机器人研发企业的逐渐增多,市场应用场景的大量出现,其正在开启一个千亿规模的消费级市场,我国企业只要具备的技术实力,就能在其中分的一杯羹。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随着水下机器人研发企业的逐渐增多,市场应用场景的大量出现,其正在开启一个千亿规模的消费级市场,我国企业只要具备的技术实力,就能在其中分的一杯羹。
 
  近年来,与天空中无人机市场又是企业加码又是管理出台的闹腾景象相比,水下的世界显得平静而神秘,除了偶有的一些科研或救援类的水下机器人有所消息外,人们似乎很少能听到来自水下更多的声音。
 
  就像这两天的新闻一样,无论是26日我国“海星6000”科考成功,创造大下潜深度记录,还是28日重庆公交不幸坠江,武警部队用水下机器人实施搜救,科研和救援领域的应用似乎成了水下机器人的全部。
 
  但其实,现实发展并非如此,虽然水下机器人初的确是出于科研和军事方面的应用才开始研发,不过时至今日,已经有不少玩家注意到了浩瀚水下暗藏的庞大商机,他们正在展开一场关于水下机器人的激烈竞赛。
 
  水下机器人消费级市场开启
 
  长期以来,我国所管辖的海域面积多达30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海岸线覆盖包括中国台湾在内的10个省份,拥有十分可观的海洋资源,这给了我国得天独厚发展水下机器人的有利条件。同时,国内机器人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海洋开发热潮的不断席卷,也给了不少企业研发水下机器人的强烈信心。
 
  从2015年开始,在传统高校和科研机构之外,以天津深之蓝、潜行科技、北京臻迪、深圳吉影等为代表的企业开始入局水下机器人的研发应用。他们研制出的众多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除军事和救援之外的场景之中,为我国水下机器人打开了一个消费级的庞大市场。
 
  在这个新兴的消费级市场中,水下机器人的应用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水产养殖。我国作为海洋大国,截至2017年水产养殖面积已经超过8000多千公顷,总产量达到近6700万吨,渔业规模十分巨大。但当前大部分养殖模式依然依赖人工,养殖成本高昂,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强大较大,安全风险较高。水下机器人的兴起和发展可以有效解放渔民养殖生产,推动海洋渔业走向工业化发展。
 
  水下船体清理。除了在渔业上的应用外,水下机器人也可用于船体清洁检测,其可以对船底进行油污、浮游生物检测,再进行准确定位清理,大大节省人力、时间和成本。
 
  城市管道清理。对于我国城市管道来说,因为建设时间较长且日常应用较大,时常面临堵塞或年久失修等问题,导致排水排污能力严重下降,不少城市因此出现了内涝等次生灾害。因此,利用水下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检测、定位、清理和维修,将有效解决由此引发的各种城市病。
 
  个人娱乐消费。在娱乐端,随着潜水运动、水下摄影、影视娱乐等的逐渐兴起,水下机器人作为新型娱乐工具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不少企业也抓住这一市场机遇,推动水下机器人向娱乐消费领域加速落地。
 
  未来还需攻克三大技术难关
 
  诚然,水产养殖、水下船体清理、城市管道清理和个人娱乐消费的应用,带动了水下机器人消费级市场的出现和发展,让水下机器人找到了军事和科研应用之外真正的掘金点,展现出了未来竞逐千亿市场规模的良好机遇。
 
  但相比于无人机市场成熟的产品、技术和接受度,水下机器人展现出了在技术和产品上的诸多不足,同时在市场格局上也还没有的出现,整个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未来企业如何从千亿市场中分的一杯满意的羹,还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设备密封性的解决。水下机器人内部有电路、电机等众多电子元件,设备防水问题是重中之重,企业需要从机器人内部或外部保证其密封性,保护内部的电子元器件。
 
  其次是水下平衡问题的解决。受到浮力和水下不稳定环境影响,水下机器人的水下平衡问题不容忽视,这需要对设备进行精细的重力布局和计算,还要进行多次有效的测试才能解决。
 
  后是配套设备的解决。水下机器人代替人下水作业,对通讯设备、摄像头、推进器等设备具有较高要求,这些配套设备的材料、防水技术和水下应用都需要同时给予解决。
 

热门评论

上一篇:增材制造产业化步伐加快 行业标准制定日益完善

下一篇:共享汽车出现倒闭潮,万亿级市场泡沫破灭?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