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康复机器人风口渐开,唯有攻坚克难方迎广阔前景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林中易木
2018/10/18 14:39:38
60078
导读:如今,科技与医疗的结合越来越密切,随着我国康复医疗问题的不断凸显,康复机器人正成为促进行业转型,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如今,科技与医疗的结合越来越密切,随着我国康复医疗问题的不断凸显,康复机器人正成为促进行业转型,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
康复机器人风口渐开,唯有攻坚克难方迎广阔前景
 
  近年来,在“机器换人”趋势下,各种各样的机器人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我们的周围,它们带着各自的使命和设计初衷,广泛活跃于各大生产和生活领域之中。就像电影中功能各异的机器人角色一样,既有能够应用于环保领域的“瓦力”,也有能应用于军事领域的“终结者”,当然也还有能够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大白”。
 
  不过,现实中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机器人当然不是“大白”,而是由手术、诊疗、康复、运输护理等组成的强大医用机器人阵容。这其中,康复机器人无疑受医患双方的一致关注,因为抛开康复机器人研发应用的难度较小不说,康复医疗市场需求的爆发和领域问题的不断凸显,给了康复机器人价值体现的宽阔舞台。
 
  我国康复医疗问题显露
 
  众所周知,康复医疗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各国医疗发展关注的焦点,我国也在大力推动康复医疗的深化发展。不过,在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比拼和追赶上,目前我们已经在服务体系、社会医保、基础设施等方面落于下风,现阶段各种问题的不断爆发,令国内康复医疗潜力迟迟得不到释放,发展不容乐观。
 
  具体来说,当前我国康复医疗爆发出来的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既供给不足和体制不完善。其中,供给不足又可分为康复专业人员的缺乏、康复医疗机构的不足以及康复基础设施的落后,三者的共同影响导致国内康复需求虽然在日渐增多,却始终没有足够的能力给予满足。
 
  而在体制不完善方面,也表现出三大特点。其一是早期康复的介入做不到及时和有效,对于患者的黄金康复期做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把握,这不仅大大降低了康复治疗的终疗效,也导致康复训练和临床诊治的衔接不够紧密;其二是对于康复转诊的不规范,导致康复周期慢、医院滞留长、后续诊疗不顺畅,以及医院超负荷工作;其三是医保政策的不完善,导致医疗费用居高不下,让不少患者在康复医疗面前望而却步。
 
  上述两大问题的显现,成为阻碍我国康复医疗发展的绊脚石,面对如此严峻的康复医疗基本现状,我国需要做出有效的调整和转变,而这也成为催生康复机器人的主要原因。
 
  康复机器人助力前景广阔
 
  康复机器人的应用,虽然无法完全攻克以上所有问题,但却能对医生、患者、行业和市场带来积极的转变,通过部分问题的有效解决,能够极大的推动康复医疗向前发展。
 
  比如在有了康复机器人的助力之后,就能够将医生从繁重的康复任务中解放出来,极大的减少了工作压力和负担,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康复机器人作为重要医用设备增强了国内医疗基础设施的不足,对专业人才欠缺进行一定填补,也大幅降低了病患的康复成本;此外,康复机器人带来技术革新,更带动了康复医疗水平的提升,对医患双方来说应用价值都十分巨大。
 
  凭借着的应用功效,未来康复机器人极有可能成为康复医疗市场的主力军,获得快速而成熟的发展。
 
  这并非简单臆测,目前,国内老龄化人群、残疾人群和慢性病人群数量越来越多,康复需求十分旺盛,由此带来的康复市场规模在2016年已经达到270亿元,未来发展潜力极为可观,这给康复机器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市场带动。
 
  同时近年来,国家对于康复机器人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的相继出台,相关医保体系日益完善,康复机器人的应用成本将更加低廉,这无疑也是推动未来发展的重大利好因素之一。
 
  未来发展还需攻坚克难
 
  不过,在憧憬和欣喜于未来康复机器人的良好发展之余,我们还是要看到现有的诸多不足和发展难点。
 
  观察来看,眼下我国康复机器人存在人性化、个性化上的诸多不足,实际应用效果并不乐观;多平台之间也缺乏协同控制,机器之间、人机之间的协调交互都不够理想;机器人的自主性和适应性能力也比较薄弱,智能化水平不够高,人机交互能力存在缺陷......
 
  除开机器人本身的技术和功能来看,在资本驱动、政策引导和市场规范方面也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而市场被国外所垄断、过分依赖进口、费用高昂的局面也亟待突破。总而言之,当前我国康复机器人的发展远未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发展过程中仍需要不断的攻坚克难,方能迎来辉煌明天。
 

热门评论

上一篇:物联网技术日益成熟 推动工厂实现智能化管理

下一篇:大卡车“玩命狂飙” 自动驾驶将是破解之道?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