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怕软欺硬”,缝纫机器人如何才能迎来爆发?
-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 编辑:林中易木
- 2018/9/14 13:46:23
- 58524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近年来,人力成本的提升给服装缝纫行业带来了冲击,为解决用工需求与用工成本的矛盾,缝纫机器人的出现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
如此“怕软欺硬”,缝纫机器人该怎样才能迎来爆发?
从养蚕栽棉到纺纱织布,从穿针引线到缝衣置服,我国的服装制造业不仅历史悠久,且在不断发展与革新。以终的缝纫环节来说,在古代已有女红刺绣、手工针缝出现;近代以来,缝纫机的应用极大地解放了手工缝制的生产力;如今进入智能化新时代,缝纫方式更是在半自动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
而新型缝纫方式的升级,主要得益于机器人的应用。近年来,在人口红利日渐消失,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机器人的出现不仅带来了生产需求的满足,更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
需求推动缝纫机器人出现
对于缝纫行业来说,不管是传统的手工针缝还是后来的人机缝制,都对廉价劳动力展示出十足的依赖,但随着“用工难、用工贵”等用工问题的频繁出现,这样的生产方式遭受到了重大打击。
一方面市场旺盛的消费需求要求行业增加用工,另一方面日渐增加的人力成本又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因此,面对人力成本与用工需求之间的剧烈矛盾,如何提效增速、降本升级成为摆在企业和行业发展面前的一大难题。
在这样的处境下,缝纫机器人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缝纫机器人通过对传统人力的替换,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在对行业自动化生产需求满足的基础上,推动未来智能化转型升级,为缝纫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问题解决的答案。
市场商用面临两大难题
不过,前景很美好现实却不胜骨感,缝纫机器人的确可以通过“机器换人”为行业升级发展贡献力量,但不是现在!目前,我国制衣对缝纫机器人的应用就表现出两种态度,其中一种就不看好机器人而更看好人工,他们认为眼下机器人发展速度有限,相比于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还不够。
而从事实来看也确实如此,虽然我国的廉价劳动力越来越少,用工成本在不断上升,但孟加拉国、越南、印度等国劳动力依然低廉,且从我国发展历程来看,他们持续低廉的时间还有好几十年。与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一对比,机器人的竞争优势就微乎其微了,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迁移工厂的形式,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的廉价劳动力,待机器人技术更为成熟、价格更为低廉之后再进行应用。
除了在成本上竞争不过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之外,缝纫机器人自身技术发展的不足,也成为其在当下难以被大规模商用的又一原因。
明显的例子就是缝纫机器人的“怕软欺硬”,在对面料的处理上,机器人虽然能够轻松缝纫坚硬的材质,但面对一些柔软的面料就很难处理,不管是承担衣料运输还是衣片缝制,都存在抓取和输送等问题。
针对这一世界性难题,在抓取上各国虽然已经推出了诸如面料工艺固化法、真空吸附法、静电吸附法、机械微钳法、仿真人手法等,但面对输送依然还在研发克服阶段。因此,只要抓取和输送过程中柔软面料的处理问题没有解决,缝纫机器人就很难得到商用普及。
智能化成未来重要趋势
当然,机器人作为新的生产方式,其未来的价值始终摆在那里,靠着对人工的代替,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出现缝纫机器人制作大众消费品,人工劳动力只生产品的局面。
而要让这个画面变为现实,机器人还需要朝着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前进。在现有基础上,缝纫机器人需要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技术,推动自身的数字化、网络化、云端化和智能化发展。
不仅仅只是体现自身生产设备的自动化,还要实现数据流的自动化,通过与物联网相连组成模块化的系统,将生产、追溯、信息交互和传输统统纳入,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实时的信息交换和通讯,以达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生产目的。
同时,还要赋予缝纫机器人机器学习能力,让其能够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通过实践学习来满足不同生产需求,并通过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增强与人的交互能力,从单纯的生产机器变成与人协作、助人生产的好帮手。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