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工业机器人发展保驾护航,标准化建设刻不容缓
-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 编辑:林中易木
- 2018/8/30 15:48:45
- 58205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产品、技术和行业标准的缺失给发展本身带来掣肘,为了提升我国工业生产的核心竞争力,标准化工作开展已久刻不容缓。
为工业机器人发展保驾护航,标准化建设刻不容缓
《淮南子》中有言“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时至今日,从中提炼出来的“规矩”二字依然指导着人们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对于人自身来说,规矩就是行为规范,是一个人习惯的良好体现;对于国家来说,规矩就是法律,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而对于产业发展来说,规矩就是标准,是推动产业持续向前的关键。
如今,机器人作为当代高新技术的突出代表,其发展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其标准化建设也被看做是增强竞争水平的有效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为进一步加快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国家机器人质量水平和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标准化水平。
市场发展加速,标准缺失造成掣肘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已经逐渐迈入加速期,市场规模飞速扩大。作为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经达到市场的三分之一,从2013年到2018年,年均增长率接近30%。随着我国智能化改造升级需求的日益凸显,预计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还将进一步发展。
目前,在市场发展的火热状态下,我国机器人领域的自主品牌也在逐渐兴起,先后涌现出新松、埃夫特、沃迪、埃斯顿等几十家先进企业,形成了工业机器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此外,我国在工业机器人基础理论、核心元器件和关键技术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与资本、政策、企业等其他因素一起,营造出工业机器人未来发展的良好前景。
不过,在这阵工业机器人研发应用的浪潮中,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园遍地开花,全国各地的机器人项目纷纷走马上任,但国内企业普遍以中小型为主,核心竞争力薄弱,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占有度偏低,与四大家族相差甚远。同时,产业发展乱象频发,市场竞争秩序紊乱,也造成产品低端化、产能过剩化局面出现,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而上述局面的形成,与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标准缺失和滞后有密切关系,正是标准的缺失,才导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品和技术发展缺乏必要依据。因此,我国需要重视标准建设,规范行业市场,以此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重要高地,推动产业向化、健康化、持续化发展。
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标准发展现状
时至今日,在国外标准化建设已趋完善的情况下,我国也开始将工业机器人的标准制定提上日程,和国外标准主要由大公司或行业协会制定不同,我国由政府出面主导推动,因此在短时间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据了解,我国当前已发布和正在制定的相关国家标准多达100余项,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基础标准27项,检测评定方法标准22项,零部件标准11项,工业机器人整机标准20项。同时我国多个标准机构和行业组织都在积极推动标准建设,国内多位标准制定专家也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之中。
不过,虽然在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标准化建设已经有了积极成果,但目前我国的标准制定工作依然举步维艰,而已经制定的标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其中,标准体系不够完善、标准交叉重复现象严重、某些传统类机器人标准还需修订提升、系统集成和检测评定方法标准有待补充、新型产品和技术标准需要跟进等问题,正逐渐成为我国标准建设的痛点和难点,我国标准建设工作还有众多拦路石亟待清除。
未来标准建设需从几方面有效推进
面对当前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发展的难点痛点,未来我国标准建设还需马不停蹄的加速完善,而从占主导地位的政府层面来说,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部署。
首先要完善标准体系建设,从大方向和顶层设计上制定好整个标准的建设构架;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急需立项标准的工作框架,分清标准建设的轻重缓急,为其他标准建立打下模板;后要加快标准制定修改工作,让已有标准完善获得真正应用;
此外,开展相关标准应用示范工作、开展标准实施监督工作、建立标准服务信息平台、培养多层次行业人才、加强标准交流合作等都是未来需要具体实施的工作。只有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从粗到细、从内到外全面详细的进行标准工作开展,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标准化发展才能真正。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