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扫地机器人实现产业化,如何满足刚需以及高频两大需求?

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2018/8/7 8:38:34
22291
导读:当强大的消费需求驱动行业变革时,必然会带动技术的快速提升和成本的不断下降,本文是对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的几点分析。
  【中国智能制造网 行业动态】根据市场研究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估计,到2023年,消费级机器人市场价值将达到150亿美元左右,而2018年仅约为54亿美元。对众多机器人产商而言,如何提高技术能力、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刚需和高频,才能解决量产问题,抓住行业的风口。
扫地机器人实现产业化,如何满足刚需以及高频两大需求?
 
  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分为三个层次
 
  当强大的消费需求驱动行业变革时,必然会带动技术的快速提升和成本的不断下降,服务机器人具备消费品属性,归根结底还是需求驱动,将从具体场景出发放量。
 
  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在于两点:是否刚性需求和使用频次,其强弱频次决定了场景。需求越强,频次越高的服务机器人场景越容易催化放量,目前产业化成熟的是扫地机器人和客服机器人,其背后是高频需求的带动,发展迅速的是陪护机器人和早教机器人,其背后是刚性需求的推动,而其他机器人由于频次和需求均不及前述机器人,所以在产业化中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
 
  服务机器人需求场景根据市场化程度,可分为三类:原有需求升级、现有需求满足、未知需求探索。原有需求升级是市场已经存在的,包括早教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早教机器人相比学习机增加了人机交互的内容,扫地机器人相比吸尘器增加了自主的路径屏蔽算法;现有需求满足是由于机器人采购成本低于人工成本而采用服务机器人,包括智能客服、陪护机器人等;未知需求探索在现阶段的需求并不强烈,如管家机器人等。
 
  扫地机器人:依托成熟的应用场景,实现产业化
 
  既有需求场景的核心是服务机器人在现实中可以找到映射产品,例如学习机之于早教机器人、吸尘器之于扫地机器人等。这类产品是所有产品类型中容易放量和实现产业化的,原因在于:用户基数广阔、需求明确、用户教育成本低。
 
  扫地机器人以智能化扫地作为需求基础,以替换人类劳动,解放双手为切入点,正在范围内掀起需求爆发增长的浪潮。相比于人工扫地和吸尘器扫地,扫地机器人的智能性取决于其人工智能技术的先进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覆盖率:算法,漏扫少,覆盖率高;二是自主清扫能力:辅助清扫按键少,无需人工辅助;三是环境适应与判断能力:根据家具环境做出灵活反映。
 
  相比于传统的吸尘器,扫地机器人能够大化的实现脱离人工控制。而这依赖于寻路导航系统的构建,其中主要的是定位技术与路径规划方式。在多种参数上,包括清洁化程度、智能化程度、使用功率等,扫地机器人性能均优于吸尘器。近年来扫地机器人价格已降至1000多元,缩小的价差也拉升了扫地机器人的需求。
 
  国内扫地机器人产业链的核心在于中游本体制造商。从我国扫地机器人目前的产业链构成来看,上游部件主要是机电设备、电池、主板芯片等零部件行业,中游本体制造中,包括两类企业,一类是自己拥有独立品牌的自主品牌商,另一类是给国外品牌做ODM和OEM代工的企业。下游流通环节中,主要是线下实体店+线上渠道为主,并且线上渠道目前有超越线下渠道的趋势。目前产业链的核心,仍然掌握在中游的本体制造商手中,尤其是具备自主品牌的本体制造商,享有的议价能力更强。
 
  目前国内扫地机器人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梯队集团。根据中怡康时代的数据,国内扫地机器人行业企业的三个梯队分别是:(1)科沃斯在国内市场凭借先发优势形成梯队,在产品研发能力,产品体系和产能创新能力方面都其他梯队的公司,其占率大约在50%左右;(2)第二梯队主要是巨头Irobot和近年来逐步崛起的小米扫地机器人(石头科技),其在国内合计的市场率约20%-25%;(3)第三梯队包括了一些国产的品牌和一些原有的传统家电企业,以浦桑尼克、福玛特、飞利浦海尔、美的等。传统家电类企业在转型方向进入比较迟,但是拥有渠道优势,后续发展空间不容忽视。
 
  市场渗透空间广阔。目前线上市场的表现基本能够代表整体市场的分布情况,根据淘宝指数数据的显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六个地区是扫地机器人销量大的地区。德国GFK统计表明,中国沿海地区的家务机器人渗透率为4%-5%,内陆地区只有0.4%左右,与目前家用吸尘器30%-40%的渗透率相比,未来增长空间广阔。即便是沿海地区,扫地机器人的渗透率与美国相比也有10个pct的差距。
 
  (原标题:扫地机器人实现产业化,如何满足刚需以及高频两大需求?)

热门评论

上一篇:机械手臂进化之路:距离像人手一样灵活还有多远

下一篇:神州信息担任“WG8标准工作组”组长,推动中国标准迈向化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