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国内运动控制市场发展趋稳,品牌崛起亟待发力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林中易木
2018/7/17 11:37:20
57954
导读:运动控制作为机械设备实现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一直以来都受各国企业的关注,在经历过剧烈震痛之后,如今运动控制市场已经迎来向上发展。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运动控制作为机械设备实现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一直以来都受各国企业的关注,在经历过剧烈震痛之后,如今运动控制市场已经迎来向上发展,国内品牌需要在此时发力,把握发展机遇,跟上发展潮流。
 
  运动控制作为自动化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机械运动部件的位置、速度等参数的实时控制和管理,让机器人、高精度机床等机械设备始终运转在正确的预设轨道之上,是机械设备实现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的关键技术。
 
  近年来,随着运动控制市场发展的逐渐回暖,进入该领域的企业逐渐增多,其技术也将获得更快的应用。在产业日益成熟、技术日臻完善、未来发展日趋的情况下,运动控制对工业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所带来的促进作用也愈发明显。
 
  国内市场回顾:从剧烈起伏到快速回升
 
  一直以来,受自动化趋势影响,我国始终将装备制造业作为自动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对象,对运动控制设备展现出旺盛的需求,国内运动控制市场照理能够获得快速的发展。但这两年来,在宏观经济形势及机械设备行业的深度影响下,国内外运动控制市场都呈现出一种过山车式的猛烈起伏。
 
  2014年之后,运动控制市场良好的增长势头未能在2015年继续保持,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市场数据比上一年同比下滑10.6%,行业发展出现剧烈震荡。同期内,我国由于处于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行业投资减少,国内市场也下滑了11.8%,发展呈现出低迷态势。
 
  从2016年开始,虽然在机床等部分行业仍然延续着下行态势,但依靠着下游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爆发增长,以及在工业以太网、模块化分布式驱动器、深度软件开发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国内运动与控制市场渐趋回暖。
 
  截至去年,市场整体已经初步恢复增长,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18年至2024年,运动控制市场将以4.4%的年复合增长率问稳步上升,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也将以3.6%的年均增长同步跟进。
 
  国产品牌之殇:竞争力薄弱致市场遭瓜分
 
  虽然国内市场低开高走,已经逐渐复苏,但国内企业和国产品牌的发展却迟迟不见有所起色。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人力成本的低廉,导致自动化技术普及缓慢,目前国内运动控制技术依旧停留在较低水平,我国企业和品牌与国外相比缺乏优势和竞争力,这直接导致了国内市场遭到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企业的瓜分。
 
  据了解,一个运动控制系统由控制器、驱动器、传感器、编码器等众多部分共同集成,因此运动控制市场也被细分为多个小的市场。
 
  目前,我国PLC运动控制器市场西门子一家独大,三菱和欧姆龙紧跟其,外资品牌占据了近65%的市场份额;而在伺服驱动市场上,日系、欧美、台资品牌共同占据了88%的市场份额,大陆本土企业只有22%,且都集中在中小型方向。在编码器市场上,前两名也被来自德国和日本的海德汉、多摩川占据,我国在细分市场的十分稀缺。
 
  展望崛起之路:从细分和新兴领域实现突破
 
  一方面国外企业占据主要市场,外资品牌带来强势冲击,一方面国内企业和品牌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在内外共同冲击的情况下,国产品牌的崛起之路似乎遥遥无期。但抛开技术硬伤和内部竞争而言,面对国外品牌这一大的敌人,我国企业依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把握。
 
  当前,运动控制领域正在向细分化行业应用纵深发展,传统的通用运动控制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一些特殊行业需求,而国外品牌受地域、成本和经营策略影响,普遍以通用产品为主,这就给了我国企业对细分领域的渗透机会。
 
  同时,未来运动控制的发展趋势,是朝着高速度高精度、网络化以及采用新型传感器技术方向发展,这就会催生出一些新的应用市场。目前,通过与实时以太网技术的结合,已经出现了新一代的网络化运动控制器产品,这既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属于新兴产品和市场,对于我国企业来说需要把握发展良机。
 
  当然,不管是从细分领域突破还是把握新兴市场,归根结底还是要提升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否则终也会失去在这些市场的主动权,只有在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再去把握市场空白和未来发展,才能取得理想中的良好持续发展结果。

热门评论

上一篇:“确认过眼神”!虹膜识别技术商业化将迎新机遇

下一篇:仿生机器人能上天入海,为啥却迟迟无法获得落地?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