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自动驾驶合作再升级强强联合有何深意?
-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 编辑:月初
- 2018/7/11 11:38:57
- 59132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近日,中德两国签署了《关于自动网联驾驶领域合作的联合意向声明》,明确将深化自动驾驶产业合作。未来,自动驾驶汽车有望成为中德两国合作新引擎,为两国带来互利共赢的良好契机。
中德自动驾驶合作再升级 强强联合有何深意?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通信技术的升级,自动驾驶领域在近几年迅速崛起,成为汽车产业全新变革的主要方向。由于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前景广泛,商业价值巨大,各国纷纷加快布局,试图抢占行业主导权。
近日,中德两国在柏林签署了《关于自动网联驾驶领域合作的联合意向声明》,明确将建立别对话机制,加强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等在自动网联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多层次交流与合作。
中德两国作为世界主要汽车生产与消费国,同时在自动驾驶的发展上也都颇具成果,因而双方此番加强合作,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与战略考量。据悉,未来两国将在统一标准制定与应用、基础设施数据共享、法律法规、无线电频率解决方案和通信技术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自动驾驶汽车发展。
两国合作筹谋已久
目前,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与测试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资本市场对于这一新兴领域十分看好,美国、欧洲、中国、日本、韩国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科技企业与传统车企都在深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当前,美国在自动驾驶领域依然处于地位,Waymo、Uber、特斯拉、通用等企业都不断加大自动驾驶相关投入,Waymo更是已经开始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开展L4级自动驾驶测试。在这样的情况下,结合美国的贸易策略,中德双方加强自动驾驶合作显然是水到渠成。
实际上,中德两国在自动驾驶合作方面早已有所谋划,此次签署《联合意向声明》只是在文件上进行进一步落实。在2018年5月份,德国总理访华期间,就曾经表示德国希望与中国强化在经贸、科技、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广泛合作。中方当时就予以了积极回应,表示中国在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方面秉持开放态度,愿意与德国积极开展合作。
博世集团是德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随后的6月份,我国领导人在考察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时再次表明,要加快推动中德两国在自动驾驶领域合作。毕竟两国在这一领域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只有通过强强合作促进双方发展,才能确保未来在汽车产业变革中获得主动权。
两国校企合作成亮点
如今,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席卷,推动了诸多产业的加速变革。其中,汽车产业正向“电动化”、“智能化”趋势加快转型,自动驾驶汽车作为兼具两大特点的科技产物,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德国是早与中国开展汽车合资合作的国家之一,借助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收获了可观的回报。在自动驾驶产业快速崛起的新机遇下,如果中德能够擦出新的火花,无疑将推动两国汽车产业实现互利共赢。
在签署《联合意向声明》后,中德两国领导人参观了中德6家企业及科研院校合作研发的3辆自动驾驶汽车,并进行了试乘。在科技交流日益密切的情况下,德国汽车企业与中国高等院校早已在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展开了全面合作。
中德两国校企合作有利于让德国车企能够凭借中国高校的研发、教育与市场资源,以及本土优势,切实摸清中国各地交通发展状况以及人口、创新等特点,从而立足实际情况来稳步推进自动驾驶计划。
德国戴勒姆集团与中国清华大学联合创立的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联合研究中心是中德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领域合作的典型成果。而在本次中德两国领导人会晤期间,戴姆勒与清华大学签署了新的合作意向书,双方将深化既有合作,戴姆勒也将持续展开在中国的自动驾驶测试。此前,北京市已经颁发给戴勒姆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或成中德合作新引擎
中德经济合作源远流长。数据显示,中德贸易总额占到中欧贸易的30%以上,超过了中国和英、法、意三国的贸易总和。而据中国公开数据,2016年两国双边贸易就突破了1500亿美元大关,中国也成为了德国在范围内大的贸易伙伴。不仅如此,中德两国在科技、金融、人文等方面的交流更是日益密切。
虽然现在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迅速,大有赶超美国之势,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中国在自动驾驶产业链、核心技术、汽车产业基础等诸多方面仍然有着不少短板,而德国恰恰是汽车产业强国之一,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上同样足够强势。因此,两国的强强联合,将有助于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也有利于德国占据中国自动驾驶市场优先地位。
当然,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无论是中国还是德国,在自动驾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商业模式等方面都仍在探索。不过,可以预见的是,两国政府接下来将会继续加大对自动驾驶企业的支持力度,并加速推动法律、标准完善,加快本国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未来,自动驾驶汽车有望成为中德两国合作体系中的新引擎,助力两国各项合作走向更高台阶。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