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驱动的智能产业发展》真实刻画中国智能经济发展

来源:亿欧
2018/5/21 9:02:37
28883
导读:5月15日上午,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在南开大学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驱动的智能产业发展》,真实刻画了中国智能经济地发展状况。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5月15日上午,在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即将召开之际,由中国工程院、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在南开大学发布了其承担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驱动的智能产业发展》和《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区域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数》两份专题报告。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经济学家、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从中国经济的智能化需求、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驱动的智能产业发展》真实刻画中国智能经济发展
 
  以下是关于报告内容的精选分享:
 
  《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驱动的智能产业发展》报告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为了真实刻画和剖析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动力机制,在实际调查和大数据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报告建立了包括408家智能企业、73所大学和56所非大学科研机构、138场2017年在中国境内召开的会议、84家产业联盟、834家投资者、18个省市自治区和13个热点城市在内的中国智能经济样本数据库,这也成为此次评价的主要依据。
 
  中国经济的智能化需求来自哪些方面?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擎,智能科技和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内生于经济转型升级中所创造的智能化需求。
 
  中国经济的智能化需求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二是需求结构的变化及经济社会复杂程度的增加,尤其是在经济和社会生产、生活中持续出现的诸多消费和社会“痛点”问题,催生智能化解决方案;三是劳动力、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三个方面的内生需求共同构成了智能科技和产业发展中国情境的一个侧面。
 
  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结构如何?
 
  中国智能企业创建的时间集中分布在2010年至2016年间,其中的峰值出现在2014年。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和江苏是智能企业为密集的地区,其中北京市的占比为43.9%。77.7%的智能企业分布在应用层,基础层和技术层企业占比相对偏低。
 
  在智能企业所依赖的核心技术中,机器学习、大数据和云计算、机器人技术位列前三。中国智能企业广泛分布在包括企业技术集成与方案提供、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平台、智能硬件和智能制造在内的17个应用领域。
 
  中国智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隐秩序”是什么?
 
  作为中国智能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隐秩序”,集中表现为在适应经济智能化需求过程中多元创新主体如何联系和互动的规则和方式。以平台为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赋能,推动智能科技与经济和社会的融合发展,不仅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组织和制度变革,成为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的主导者。
 
  智能企业发展中的核心人力资本至少四分之一有过在国外大学、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和企业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智能企业的技术赋能对象几乎都是国内企业,而技术输入关系中的22.6%来自国外企业和机构。在智能产业的关键投资者中,不仅包括投资机构,而且包括非投资机构。其中,腾讯、阿里巴巴、百度、联想、京东、小米、复星和蚂蚁金服是非投资机构中活跃的投资者。
 
  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是什么?
 
  平台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新型孵化组织、新型创新区和政府政策的积极响应,构成了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在发展过程中,平台已经从单纯的交易平台和创新型企业进化为包括若干子平台在内的相互嵌套的创新生态系统。
 
  “平台+赋能+”新型孵化组织和模式的出现,加速了智能科技与经济和社会的融合。多元创新主体的聚集和结网互动,使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和次中心区的新型创新区成为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空间“极化”载体。地方政府政策的出台和专业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更多地表现为对当地智能企业和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的积极响应。
 
  中国智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中的“极化”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极化”首先表现为区域的集聚,尤其是智能经济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热点城市的集聚。新型创新区往往分布在大城市的中心区和次中心区,是包括平台企业、创新型企业、新创企业、大学、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投资者、链接者和其他组织机构在内的多元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的创新聚集区。
 
  智能科技和经济在新型创新区“极化”的同时,通过平台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的扩张和新型孵化组织的异地发展,持续向其他地区“扩散”。基于数据生态的平台企业是智能经济的主导者,进一步加速了智能科技的应用落地和商业化。
 
  《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区域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数》评价指标都有哪些?
 
  基于包括智能企业、大学和非大学科研机构、投资者(投资机构和非投资机构)、链接者(会议和产业联盟)和政府在内的1624个样本构建的数据库,通过包括6个一级指标(企业能力、融资能力、大学和非大学科研机构创新能力、链接者的连接能力、政府响应能力和创新生态系统对外开放度)和19个二级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报告对中国智能产业区域竞争力水平做出了评价。评价指数推出的终目的是给各个地区作诊断,落后地区通过借鉴发展好的地区经验,实现更好地发展。
 
  中国智能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排名情况如何?
 
  在中国智能产业区域竞争力指数排名中,北京、广东、浙江、上海和江苏排在梯队,分值分别为80.3、49.9、34.2、30.7和17.9。排在第二梯队的省市自治区包括山东、安徽、湖北、天津、福建、四川、重庆、辽宁、贵州和黑龙江,分值分别为9.8、9.1、6.1、5.9、5.4、5.3、5.0、4.1、3.6、3.2。在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自治区中,除了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之外,位于中西部地区的安徽、湖北、四川、重庆和贵州位列其中。
 
  在三大经济圈中,京津冀以80.6的得分位列首位,长三角为60.7分位列第二,珠三角为45.6分位列第三。在经济转型升级所创造的智能化需求的强力牵引下,三大经济圈处于智能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前沿。
 
  对排名前十五的省市自治区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数的细化分析表明:经济转型升级所创造的智能化需求是区域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平台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的活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决定和影响着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水平;大学和非大学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因而,如何构建多元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的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是区域发展智能产业面临的挑战。
 
  人类应如何应对智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技术恐惧和技术乐观派都不可取。技术进步是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与每一次科技产业革命相伴随的,是劳动分工的细化和新的产业部门的出现,同时会改造传统产业部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会造成部分职业的消失,例如,保安、客服和翻译工作者,另一方面却带来了软件、技术和服务维护人员就业需求的增加。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减少工作强度,使人类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知识密集的创造性活动和就业弹性高的服务行业。
 
  (原标题:《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驱动的智能产业发展》真实刻画中国智能经济发展)

热门评论

上一篇:中国5G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与预测

下一篇:奇点临近,未来的AI会有灵魂吗?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