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背后,我们缺的不只是“芯”
-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 编辑:未闻花名
- 2018/5/4 14:21:53
- 70491
中美贸易战背后,我们缺的不只是“芯”
从一开始美国商务部对中兴实施7年禁令,到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警告本国通讯企业不得使用中兴设备与服务,之后美国再次对华为发起司法调查,而在博鳌论坛上中美双方似乎出现缓和……在刚刚过去的几周,中美贸易战持续发酵,情节跌宕起伏,堪称“年度大片”。
事实上,中美贸易战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这场贸易战的影响范围远不止中美这两大国。在经济化的当下,美国和中国分别作为影响力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国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其他方面展开的斗争,都会直接影响到发展。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各行各业都高度关注着这场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并期望着自己能在这场争斗中一战成名。尤其是此次美国禁令暴露出的中国缺芯之痛,一度成为舆论风口,炒芯大潮趁势而起。
互联网企业就是其中一股重要推动力,而阿里作为领头羊之一,上月便对外透露阿里巴巴达摩院正研发的一款神经网络芯片Ali-NPU;随后,阿里又全资收购一家做嵌入式CPU IP的公司中天微,在业界掀起不小的反响;另有消息称,阿里还投资了包括寒武纪、Barefoot Networks、深鉴、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等芯片公司。
当然,在这场风风火火的全民拯救中国芯的运动中,也出现了诸如Rokid、今日头条等公司的身影,其中也不乏蹭热点的初创公司、传统芯片企业。
伴随着炒芯大潮一浪接一浪的涌起,中国缺芯短板一次又一次在公众面前被曝光,譬如“中美贸易战中被误伤的中兴,中国芯片软肋再次暴露无疑!”、“中国通讯行业的“缺芯”之痛该如何拯救”、“中美贸易大战,没有遮羞布的芯片是不能承受之重!”……相关评论分析性文章层出不穷。
的确,这些言论唤醒了不少一直沉浸在美好幻想中的企业,同时也深刻地反思了中国芯片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是值得宣扬和传播的,但同时也存在着部分只为蹭热度而作的文章,忽略历史问题以及现实情况,一味地贬低指责国产芯片,让早已千疮百孔的中国芯笼罩上又一层浓重阴影。
我们不得不承认,相比于国外一些前沿技术,我国整个半导体行业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核心技术缺乏、人才流失等,但是这些年来,我国芯片产业付出的艰辛努力是不可磨灭的,取得的成果更是数不胜数。
就以2018年为例,在这小半年时间里,我国已在芯片行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今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创新性地制备了半导体六量子点芯片,在上实现了半导体体系中的三量子比特逻辑门操控;另外,北京大学电子系教授彭练矛带领团队成功使用新材料碳纳米管制造出远超英特尔的芯片核心元器件——晶体管。
所以说,在看到我国芯片短板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在政府、企业、各研发团队共同努力下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在这场中美贸易战中,大多数人看到了国产芯片之不足,但是笔者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这一缺芯之痛,还有国人对国产芯片所缺乏的信心。如果国人对中国芯片都丧失了该有的自信,那么又有谁来推动中国芯片行业的前行?
美国的7年禁令固然让中兴备受打击,但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觑,有报道称,这项禁令使数家美国供货商也恐流失大笔营收,近期股价一蹶不振。在这里,笔者并不是想宣扬那些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呼吁国人给自己多点信心,我们要的不仅仅是“中国芯”,也是“中国心”!
上一篇:从“腾讯没有梦想”看中国制造之路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