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过年回家又被催生了?来看看智能制造如何帮你解忧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齐之越
2018/2/26 15:56:09
58460
导读:当前,整个社会对人口出生率走低、年轻人生育意愿下降的忧虑愈发强烈。对此,新兴的各项智能制造技术可以怎样为人类解忧呢?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春节回家又被催生了吧?刚刚回来上班的你,是不是有种暂时解脱了的错觉?当前,整个社会对人口出生率走低、年轻人生育意愿下降的忧虑愈发强烈。对此,新兴的各项智能制造技术可以怎样为人类解忧呢? 
 
  过年回来,不少人一走进单位便大呼:“终于可以上班‘休息休息’了!”这些人中不乏正值育龄而还没孩子的已婚人士——刚刚经历了春节期间亲戚们轮番上阵的花式催生,能安安静静一头扎进工作无法自拔真可谓一种“休息”了。
 
  不过话说回来,在“春节催生”现象背后,隐含的是整个社会对当前人口出生率走低、年轻人生育意愿下降的忧虑。要解决这一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无疑需要多方面的合力。那么,新兴的各项智能制造技术可以怎样为人类解忧呢?
 
  3D打印:再造生殖器官,恢复生育能力
 
  有一部分尚未生育的已婚人士其实生育意愿很强烈,却因生殖器官先天畸形或患有疾病而无法圆梦。目前,3D打印联合现代医疗技术,正在为这类人群创造新希望。
 
  2016年,为帮助那些因病导致卵巢衰竭的女性,美国西北大学设立了3D打印卵巢研究项目。项目进展迅速,科研人员很快用3D打印假体卵巢培育出了健康的卵子。2017年5月,3D打印卵巢被成功移植进母鼠体内,并助其成功产仔。
 
  这种人造卵巢之所以能够孕育生命,关键就在于3D打印凝胶制作的脚手架中含有卵巢毛囊和荷尔蒙等结构与物质。接下来,研究人员的目标是制作更大尺寸的3D打印卵巢,用小猪来做实验,逐步向人类卵巢靠近。或许卵巢衰竭的女性未来可以通过植入这种人造卵巢来成为母亲。
 
  人工智能: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试管婴儿是当前解决不孕不育的主流技术之一,虽然它帮助越来越多的夫妇达成了为人父母的心愿,但不容忽视的是,试管婴儿胚胎移植的成功率当前只有约30%到50%,失败的病例不在少数。胚胎质量高低与移植的终成败密切相关,而人工智能在挑选胚胎方面则大有可为。
 
  2017年7月,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与波士顿地方诊所、英国生育学会联合开展了一项研究。科研人员让人工智能系统浏览大量图片,以此训练其辨认胚胎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该系统拥有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够辨别并量化24种人眼无法辨别的胚胎图片特征,能力胜过人类,对健康胚胎的判定比胚胎专家还要。
 
  这套人工智能系统不仅表现出众,还颇为“勤奋好学”。一旦某个胚胎成功发育为健康婴儿,整个过程所产生的数据就会被存入电脑,人工智能将开始新一轮学习,不断提高、完善自我。相信随着该系统走向成熟,试管婴儿技术将得到进一步推广。
 
  机器人:照护婴儿,减轻父母压力
 
  关于为什么不生育这个问题,不少年轻夫妇的回答是“没人看孩子”或者“看孩子太累”。的确,对于那些远离家乡,常年在外地打拼的上班族,不愿生、不敢生的一大原因正在于此。
 
  虽说机器人并不能替代父母,但至少它们可以分担照护婴儿的压力,而且已经在行动了。专用于婴儿照护的机器人目前已走向市场,它们大多拥有先进的机器视觉,可以实时锁定婴幼儿的一举一动,全天候陪伴左右。一旦孩子脱离机器视线或进入危险场景,机器人便会将警报信息发送到父母的手机。
 
  此外,当父母不在家时,机器人还能充当他们的“千里眼”,用远程视频通话功能助其查看婴儿在家的状态以及人类保姆的工作情况,大大降低婴儿意外受伤或遭遇虐待的风险。
 
  畅想未来:把真正的痛点交给机器人?
 
  在五花八门的不生育理由中,“怕痛”可能是直接而现实的一个,它甚至成为很多女性拒绝生育的首要原因。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把这个真正的痛点交给机器人。
 
  2017年,业界有消息称,牛津大学正在开展一个类人机器人项目,研发成果可能含有人类的器官与组织。研究人员表示,类人机器人研究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下一步,他们会把重点放在将人体器官移植给机器人的技术,使之更接近于人类,以提供更丰富的服务。那么,这些服务会不会包括代替人类生育呢?这目前来看还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它面临的关卡大概还是在于伦理。

热门评论

上一篇:告别AI技术爆发元年 人工智能向2.0挺进

下一篇:共享汽车将惨遭“围城”?前车之鉴须谨记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