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加速推进国产芯片自主化工艺水平提升需稳中求进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未闻花名
2017/11/6 9:01:41
51901
导读:就现阶段的芯片工艺技术来看,除了FinFIT技术外,芯片厂商正在纷纷加大投入,研发工艺,以求拥有更多的市场主动权。
  【中国智能制造网 技术前沿】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芯片工艺水平得到逐步提高。就现阶段的芯片工艺技术来看,除了FinFIT技术外,芯片厂商正在纷纷加大投入,研发工艺,以求拥有更多的市场主动权。


加速推进国产芯片自主化 工艺水平提升需稳中求进

 
  一颗高性能在区区数百平方毫米的硅片上蚀刻数十亿晶体管,晶体管间的间隔只有几十纳米,需要经过几百道不同工艺加工,而且全部都是基于精细化操作,制作上凝聚了全人类的智慧,是当今世界上先进的工艺、生产技术、机械的集中体现。
 
  1971年,Intel发布了个处理器4004,它采用10微米工艺生产,仅包含2300多个晶体管;1995年起,芯片制造工艺从0.5μm、0.35μm、0.25μm、0.18μm、0.15μm、0.13μm,发展到90nm、65nm、45nm、32nm、22nm、16nm、14nm,再到目前新的10nm。
 
  从14nm到10nm,从10nm到7nm,还有所谓的5nm、3nm和2nm,芯片工艺的竞争程度不断升级。那么,芯片界的这场“战争”会结束吗?芯片工艺的未来又在哪里呢?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芯片工艺水平得到逐步提高,较小的工艺制程能够在同样大小的硅片上容纳更多数量的芯片,可以增加芯片的运算效率;也使得芯片更小。随着芯片的制程工艺不断发展,集成度不断提高,电子产业得以高速发展,每年腾出0.3左右的成本空间。
 
  现阶段的芯片工艺技术方面,除了FinFIT技术外,三星、英特尔等芯片厂商纷纷投入到FD-SOI(全耗尽绝缘体硅)工艺、硅光子技术、3D堆叠技术等的研究中,以求突破FinFET的制造极限,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而中国大陆晶圆代工中芯也在不断寻求制造工艺方面的突破。近日中芯宣布,正式任命赵海军、梁孟松为中芯联合执行官兼执行董事。随着半导体产业重量级人物、原台积电高管梁孟松的加盟,预计将使中芯冲刺28纳米高介电常数金属闸极(HKMG)工艺和14纳米先进工艺的进程进一步加速。
 
  对此,业界认为,工艺研发不足是中芯乃至中国半导体的短板,本次赵海军和梁孟松的联袂上阵补齐了中芯的短板,“这对中芯是一个重要节点,对中国半导体产业也是一个重要事件。”
 
  “工艺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言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企业乃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芯谋研究创始人顾文军认为,因为在工艺时间落后和工艺比例过低情况下,客户极易出现转单和流失。长此以往,不仅无法满足海外需求,甚至都无法满足国内客户需求。从商业逻辑、国家战略和企业发展三个角度考虑,中芯都必须要做工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芯片真的越小越好吗?要知道芯片尺寸的缩小也有其物理限制,正在逐渐失效,当我们将晶体管缩小到 20nm左右时,就会遇到量子物理中的问题,晶体管存在漏电现象,抵消缩小芯片尺寸获得的效益;另外,必须采用更高精度的机器进行芯片的掩膜蚀刻,会带来制造成本高、良品率下降等问题。
 
  由此可见,芯片的工艺制程并不是越小越好,在我们推进核心芯片自主化研制过程中,绝不能一味追求工艺和高性能,而是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国内成熟制造工艺,做到量力而行、够用就好。

热门评论

上一篇:新突破!日本科学家将3D打印肝组织植入大鼠体内

下一篇:支付方式创新不断 除了NFC外还有什么?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