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带动边缘计算现在却摆脱不了云
- 来源:中关村在线
- 编辑:一不做
- 2017/10/30 10:00:53
- 34293
【中国智能制造网 行业动态】现在人工智能有多火呢? 有机构预测,未来五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达到15%。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助推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近10万亿美元。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力可见一斑。
AI带动边缘计算 现在却摆脱不了云
第1页:AI带动边缘计算
别以为人工智能(AI)只能依靠云计算来实现,其实未来大部分还得交由边缘计算完成才靠谱。然而现阶段的AI部署却受限于边缘计算的元器件成本、设备智能分析能力、安全与隐私保护等等挑战,仍需要云计算来辅助实现罢了,具体特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AI带动边缘计算
现在人工智能有多火呢? 有机构预测,未来五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达到15%。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助推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近10万亿美元。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力可见一斑。
那么什么是边缘计算呢?边缘计算是在靠近物理设备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来满足快速连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技术。
相较于云计算,边缘计算更聚焦实时、短周期数据的分析,能更好地支撑本地业务的实时智能化处理与执行。而且由于更靠近数据源的本地网络(Local Network)内进行运算,数据无需上传至云端,减少数据往返云端的等待时间及网络带宽成本。
相较于云计算,边缘计算更聚焦智能的实时化
以自动驾驶为例,出于交通、道路安全,数据的传输与交互必须把延迟降到低,否则带来的威胁将是会致命的。此外,在医疗领域,由于涉及大量病患的个人隐私数据,如何在设备端就可完成运算,显然能够有效降低被攻击者入侵的可能性。
而在上述这些方面,边缘计算无疑会比云计算更具优势。因此,边缘计算成为AI相关芯片厂商、设备集成商的布局重点也就不足为奇了,更直接带动边缘计算在2017年的快速崛起。
第2页:边缘计算存在三大软肋
边缘计算存在三大软肋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现阶段的边缘计算也存在不少软肋,比如成本高降低了设备终端的整体性价比,智能分析能力以及数据应用的法律合规性等问题,都限制了边缘计算在当下的快速发展。
边缘计算需要面对的三大软肋
首先,现在采用支持边缘计算的“智能”AI设备单价都比较高。一般的终端电子产品一旦搭载AI芯片、提升存储空间后,会大大提高设备的造价成本,令终端的整体性价比不高。众多企业在面临负担如此高昂的技术成本后,显然会阻碍相关产品的普及与推广。
其次,边缘计算终端的计算力如何,可否能起到“智能”分析的作用。据数据公司的预测,到2020年将有超过500亿的终端与设备联网,未来超过5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分析、处理与储存。
不过,鉴于现阶段终端设备无法兼容过多的智能化处理方式,是否能够胜任在数据源头完成采集并分析的任务?即便加载了各种强大的元器件,让边缘计算变快了,但代价是不是反而比云计算来得更慢呢?显然,后续技术演进仍有待观察。
再有,在比较依赖边缘计算技术的医疗、自动驾驶、国防等领域,由于数据获取难度大、法规松绑程度偏低,实际导入人工智能时风险就会变得较高,而对于风险的承受度就会走低。以上都可以看出,云计算短时间内依然会是人工智能计算的主要形态。
第3页:云计算的“另外”优势
云计算的“另外”优势
在AI领域,对于大数据的处理和呈现,需要高度依赖智能化的计算方式。而云计算可以通过将数据进行中心化集成,利用不同算法整合处理,得到各种想要的结果。这显然是边缘计算“一时半会”所无法企及的。
云计算长于将数据进行中心化集成并进行分析处理
不仅如此,在现阶段对于边缘计算而言,云计算能够有效降低的进入门槛,让人工智能服务快速转化为“生产力”,迅速推广。
所以尽管边缘计算讨论热度高,但该技术的兴起并不表示云计算的弱化与消亡,相反却会成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两大关键基础。
AI的未来靠边缘计算 现在却摆脱不了云
因此,需要肯定的是,边缘计算兴起不仅带动了AI芯片的销量,也会促使相关的硬件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可以预见,一旦所有终端设备都能实现边缘计算的话,其市场必会远远超越云计算。也正因为如此,硬件厂商开始更为积极地开发与推广边缘计算应用,期待创造出更多元化的市场局面了。
(原标题:AI的未来靠边缘计算 现在却摆脱不了云)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