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对于公有云我们或许存在这5大误解

来源:T客汇
编辑:一不做
2017/10/14 9:40:23
33379
导读:人们对于每种云都有不同的认识,公有云首当其中,这可能是人们听到的种云技术,而且它是“公共的”,因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听到过。
  【中国智能制造网 行业动态】公有云首当其中,这可能是人们听到的种云技术,而且它是“公共的”,因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听到过。但是正如我们常讨论的,技术很少在一个地方停留很长时间,而且“人人都知道”的很快就会变得不再正确。
 
  每个公司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云解决方案的种类越来越多,比如: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和多重云,这些方案每个都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管理和服务模式。
 
  人们对于每种云都有不同的认识,比如某某是便宜的,某某是安全的。这些认识往往都是技术刚起步时形成的,还会在技术成熟、进化和变得不一样后持续。
 
  公有云首当其中,这可能是人们听到的种云技术,而且它是“公共的”,因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听到过。但是正如我们常讨论的,技术很少在一个地方停留很长时间,而且“人人都知道”的很快就会变得不再正确。
 
  所以,让我们来解开一些人们关于公有云的长期误解。
 
  误解1:公有云不安全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有关公有云安不安全的争论一直存在。或许这正是因为其名字,如果它是一个“公有”的云,那么它的安全性会比“私有”云要高吗?
 
  但事实是,如今通过公共云服务提供的安全级别与任何其他形式的IT一样严格和可配置,并可以设置行业标准访问控制,如PCI,以及不同级别的访问。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多个防火墙。另一方面,专门的数据中心将会提供更的服务,以保护服务器的物理安全,并且具有比私人设施更深入的灾难预防和恢复计划。
 
  事实上,可以说,诸如Microsoft Azure这样的公共云供应商正在大力推动相关安全标准的创建与发展。剩下的问题往往围绕于数据主权而不是实际的安全问题,这更多的是关于合规性的讨论。
 
  误解2:公有云可以解决一切
 
  有一些人断言:公有云可以用于替代任何现有业务和应用程序的计算环境。不过很遗憾,这并不正确,几乎每一个平台中都有自己特殊的应用模式,无论是公有、私有还是电脑裸机。
 
  延迟可能会对几乎所有的应用产生不良影响。而其他一些应用程序的许可协议已经严重过时,因而它们不能够在云中进行部署与使用。一些公司(特别是开发团队)非常希望能够实时密切地管理自己的基础设施,因此私有云或本地部署模式更为合适。很遗憾,但事实就是从来就没有“钥匙”,没有“可以解决一切的方案”。
 
  误解3:迁移到公有云中是困难的
 
  曾经,将主要应用程序转移到云端是一个困难和耗时的过程,应用程序基本上需要进行重新构建才能在云平台上正常运行。
 
  不过这已经是过去了。云厂商们显然不希望这会阻碍他们获得新业务,所以他们不断地努力以便让迁移与转型变得更加便捷。而且现在用户还可以借助于第三方的帮助,比如通过Zerto等的复制技术,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数据中心中的x虚拟环机境迁移到公有云服务器VMcloud上。
 
  现在,与其他平台相比,移动到公有云上的过程并不是十分困难。而很多情况中,云服务商不断改进的API和自动化工具让这一过程变得更为容易。
 
  虽然用户仍旧需要完成一些工作,比如应用映射和构建架构,但一旦完成这些,用户就可以很轻松的将应用程序迁移到云端。对于大多数不具备相关经验的公司来说,使用托管服务商以提供协助是明智的。对于这些公司来说,他们之前从未完成过大型的应用迁移项目,但是托管商几乎每天都在做这样的服务,因此他们知道应该避免的问题。
 
  误解4:公有云只应该应用于非关键的程序
 
  一些批评者仍然认为云不应该用于重要的应用程序。但是近些年来的发现颠覆了这一说法。
 
  对于大多数的公司来说,电子邮件系统几乎是其重要的应用之一,如果这一系统出了问题,公司几乎不能完成任何工作。(编者注:此处可以看出中外区别,国外的电子邮件是核心系统,而国内重视程度可能不会这么高)。而Microsoft的Office365取得的成功说明,更多的公司愿意将其核心的电子邮件系统迁移到云端,据Microsoft今年公布的资料所示,其拥有8700万的商业电子邮件产品用户,同比增长37%。
 
  愈发多的公司正在创建他们的云计架构,无论是通信还是CRM。通常,获取数据的过程确实会降低公司的生产力,因为公司不得不投入人力与财力,而云则提供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既可以获取数据又会降低公司的生产力。很多公司依然将其核心系统放在本地的硬件上,但是当硬件的生命到达尽头时,云架构模式就会取而代之。
 
  误解5:公有云很便宜
 
  当然,公有云确实显得比其他代替品便宜。通常,公有云服务商提供的价格也更容易让用户接受。
 
  但是用户是否认识到终成本的多少取决于具体基础指标的管理程度。通常用户会在其业务高峰时特定出一些基础指标,比如圣诞节之前的交易数量等。
 
  用户当然会需求服务商能够提供这样的能力,但实际情况是,在90%的时间里他们不需要这个级别的服务。而云设施的灵活性是机会所在,在非高峰时段中尽量减少后台服务器的工作量以达到成本的节约。还有一个供应商可以提供其价值的地方,他们可以帮助用户预测系统需求的峰值和峰谷以便进行相应的规划,并且只为用户提供其所需的资源,从而避免浪费。所以,公有云便宜与否,还是取决于具体的实施过程。
 
  总结
 
  其实在云中,还有更多的观点等待被市场验证。比如,“公有云中的一切都可以自动化”,或者“我们应该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让一切都上云)”。但是,这或许能说明公有云已经不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个平台,同时这或许会让用户开始思考如何能够更好地满足自身的需求。因为无论选择完全的公有云、私有云或是混合云,在制定云战略时,我们必须对于云具有正确的看法与认识。
 
  (原标题:那些年,我们一起误解的公有云)

热门评论

上一篇:国产化提速 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规模已

下一篇:游戏成受欢迎ARKit应用 下载数量达300万次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