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智慧城市渐行渐近中国遭遇伪智能化困局

来源:物联中国
编辑:一不做
2017/9/6 9:43:07
33072
导读:在智慧城市的概念号召下,安装了相应的智慧设备,却干着传统设备的活,因为核心的大数据并未得到充分的市场化开发,终陷入了“伪智慧化”困局之中。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过去10年,除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生活似乎并没有太多改变。近几年上帝似乎突然拨快了时钟:云技术奠基万物互联、移动出行无缝链接、智能音箱初现峥嵘、O2O打通线上线下、普惠金融开启手机支付、无人车颠覆未来工业……
 
  远方的未来为人类的生存环境揭开了一个新的视角,智慧城市离我们似乎并不遥远。
 
  2008年11月,美国正疲于应对席卷的次贷危机:汇丰银行宣布北美住房贷款按揭亏损108亿美元相关资产;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并裁员过半;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证券卖身,美国投资银行五去其三; 2008年第四季度,美国GDP下降6.1%, 失业率在次年达到50年来高。
 
  不论美国还是世界,都在呼唤一个英雄,一个能够整合基础制造业和新兴科技,将经济拖出泥潭的英雄。
 
  在这样的背景下,IBM时任总裁彭明盛的演讲《智慧的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中提出的智慧星球的概念,也就显得格外合情合理了。他说,智能化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建立在科技进步和化两大浪潮之下将势不可挡,“现在计算模式可以掌控日益激增的终用户设备、传感器和传动结构,并将它们与后端系统连接。通过与的分析学相结合,那些超型计算机可以将成堆的数据转换成可以指导行动的智能,使我们的系统、流程和基础结构更、更多产,反应更快—— 一言以蔽之,更加智能。”
 
  结合IBM蓝色巨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背景和时任美国政府对科技的支持,“智慧星球”的概念在2个月内迅速获得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公开认可,“智慧城市”概念也随之在爆发。截止到2011年,提出建设和试点建设智慧城市的数目超过了200座,韩国提出UCITY智慧城市大纲,日本提出IJAPAN城市计划,荷兰、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在筹划关于智慧城市的建设。
 
  “智慧城市”引爆的背后,是人类生存环境改变以及科技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工业、以及个性化生活方式变革。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大生态系统,必须要跟上以上变革所带来的各种配套需求与兼容。而当时,交通拥堵、能源匮乏、人口爆炸等困扰人类多年的问题,似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硬件工业的完备、云端储存的进步和大数据的应用,产生了统一的解决方案。
 
  这一解决方案就是智慧城市。
 
  中国智慧城市遭遇伪智能化困局
 
  有着美国总统的背书和科技的筹码,概念的首创者IBM自然不会忽略蓬勃兴起的中国市场。2009年8月,IBM又发布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为此前筹划已久的 IBM“智慧地球”中国战略打下基石。
 
  书中提到,“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智慧城市基本特征的界定是:全面物联、充分整合、激励创新、协同运作等四方面。即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政府、企业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地协作。”
 
  在过去的一年里,IBM在中国召开了22场智慧城市的讨论会,与超过100名城市政府领导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并与20多个城市和部分部委签订了合作意向。时任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钱大群曾公开表示,未来IBM将与中国各城市政府领导交流智慧城市落地方案,合作的重点将包括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电力、医疗卫生、水资源管理、交通、服务型政府等方面。
 
  现在看来,IBM当时通过智慧城市打造下一个中国十年的野心,存在战略上的失误。
 
  回顾一下智慧地球概念,在中国落地有种种实际问题:在2009年的工业化2.0都不到位的基础上,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后续的分析?以2009年面临次贷危机的中国,虽然有4万亿元的加持,怎样进行批量的大规模投资?没有统一的顶层设计和协调,怎样构建清晰的标准化流程和架构?
 
  事实上,智慧城市的大价值,是在相应系统收集的大数据基础上进行大数据开发。但当时的智慧城市系统的大数据,基本上还停留在相关智慧城市系统管理的政府领导们的电脑里。由此导致了一个大的悖论:在智慧城市的概念号召下,安装了相应的智慧设备,却干着传统设备的活,因为核心的大数据并未得到充分的市场化开发,终陷入了“伪智慧化”困局之中。
 
  因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在2009年9月撰文《IBM“智慧地球”的认识和思考》,总结了诸多该战略的不足:我国的工业经济复苏的基础不足,企业发展和劳动就业等问题还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实现智慧地球愿景的关键技术不足,传感器网络、云计算、超级计算、软件服务化、数据整合与挖掘等技术发展还不充分;阶段生态系统布局不足;医疗、交通、电力、银行等在内的所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也有安全性的不足。
 
  这让概念的提出者陷入尴尬。2015年,时代周报的发文盘点IBM战略的标题就是“IBM在中国两大悬念:为何不谈智慧城市押注认知计算”。
 
  “人工智能”揭开发展迷雾
 
  尽管“智慧城市”在中国落地一度存在困难,但的发展却是瑕不掩瑜。巴西的里约热内卢通过IBM在软件硬件的“调教”,成为“旧城改造项目”的典范,亦是个尝试“用IT主导决策”而非“用IT辅助决策”的项目;同样,被誉为欧洲智慧城市的典范的巴塞罗那则在思科和谷歌的合作下以物联网为核心,构建智能感应垃圾回收点、智能感应设施的停车库与停车位管理、智能灌溉系统等基础服务建设;早在2006年就开始布局智能城市的新加坡,2014年公布了“智慧国家2025”的10年计划,旨在构建“智慧国平台”,建设覆盖全岛数据收集、连接和分析的基础设施与操作系统。
 
  在逐步完成基础建设、掌握关键技术、打造生态系统、完善领域安全后,中国近年来对智慧城市的投入程度尽显雷霆手段:自2013年1月公布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开始,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先后发布了三批、近300个智慧城市试点。
 
  时光步入2017年,上帝似乎突然拨快了时钟,站浪潮之巅的人们回首一望,过去几年来的发展如惊鸿一瞥:云技术奠基万物互联、移动出行无缝链接、智能音箱初现峥嵘、O2O打通线上线下、普惠金融开启手机支付、无人车颠覆未来工业……
 

热门评论

上一篇:人工智能军备赛开启 杀手机器人成关注焦点

下一篇:美国艺术家用纸张3D打印技术制造树雕塑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