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制造业的趋势走向及中国制造2025
- 来源:WPR
- 编辑:沐子飞
- 2017/8/14 9:10:25
- 33875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制造业转移的趋势走向与国家前途命运关系甚大。范围内出现过四次大规模的制造业迁移,而创新因素是推动制造业大迁移的重要动力。当前,制造业升级和迁移面临的大现实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
普遍认为,范围内出现过四次大规模的制造业迁移
次在20世纪初,英国将部分“过剩产能”向美国转移;
第二次在20世纪50年代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德国这些战败国转移;
第三次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日本、德国向亚洲“四小龙”和部分拉美国家转移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
第四次在20世纪80年代年代初,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高消耗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于是,30多年来中国逐渐成为第三次世界产业转移的大承接地和受益者。
麦肯锡、波士顿咨询集团等专业机构以及各路经济学家和媒体,更多是从“成本结构”(包括人力、土地、能源、制度性交易成本等综合成本)的角度分析制造业转移,进而研判未来制造业是否会流向印度、越南等低成本国家,或是由中国回流欧美。创新因素在制造业迁移过程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则并未获得足够关注。
美国:以制造流程创新承接,制造业转移
美国承接产能转移、实现制造业崛起的过程十分漫长,即使在1850年前后,美国已经拥有世界上规模大10家工业企业中的7家,也不表示美国真正成为制造业强国。在产业和技术竞争中,直到1920年前后,美国制造业才完全站上毫无争议的世界之巅,这主要得益于美国在制造端、产品端上的全面创新。
20世纪初期的美国,四处闪动着伟大发明与伟大企业,福特的T型车和凯迪拉克的电子启动装置开启了人类的汽车时代,华纳兄弟的《爵士乐歌手》带动了有声电影的繁荣,不锈钢和人造树胶重塑了美国制造业,电话和电气化使美国的工业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尤其是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大范围推广,大规模批量生产,除了能摊薄固定成本,也使大量工程师聚集在一起搞技术研发,极大推动了科技创新。而当时英国工厂的组织形态相对传统,中小作坊是英国社会的爱,但这类企业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和成体系的研发创新。
到20世纪20年代年代,英国与美国在制造业领域的差距已十分巨大。当时有官方数据显示,美国的研发支出在国民产值中所占比例高达2.5%,而同期的英国只有2%;美国土木工程师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3%,大幅英国的5%。1929年,英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是铁路船运、烟酒、纺织,而美国的优势产业是农业设备与工程机械、车辆与航空器、钢铁和有色金属。英国这样一个志在角逐的工业大国,竟然沉沦到依靠烟酒生存。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