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锁定目标,规划未来产业不在“未来”而在“明天”

来源:智能制造网整理
2023/3/17 16:01:52
40526
导读:未来产业可以理解为是用“明天”的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今年以来,国内多地出台未来产业发展规划、行动方案、指导意见等。
  未来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以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技术、空天信息、绿色低碳等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加速发展。
 
  2023年以来,国内多地出台未来产业发展规划、行动方案、指导意见等,一时间,“未来产业”一词在业内“火”了!
 
  未来产业可以理解为是用“明天”的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以满足未来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为目标,以新兴技术创新为驱动力,拓展人类生存发展空间、增强人类自身能力、服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要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要在科教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布局一批国家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
 
  针对业界普遍关心的未来产业发展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2023年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到,未来产业,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实现引领发展的重要抓手。工信部将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同时,工信部也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先行先试”,这几个省市区已经拿出行动方案、迈出发展步伐......一场场“技术与技术”、“技术与产业”、“产业与产业”的博弈正在上演!
 
  近日,上海市未来产业先进核能专家委员会成立。据悉,这是上海市未来产业16个细分领域首个专委会,先进核能专家委员会共由1名主任委员,5名副主任委员和15名委员共同组成。

 图片来源:上海经信委
 

  布局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上海市立足产业基础和生态优势,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创新高地。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的《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提到:到2030年,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领域涌现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硬核成果、创新企业和领军人才,未来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到2035年,形成若干领跑全球的未来产业集群。
 
  为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能,2023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接下来,将优先发展未来网络、元宇宙、空天信息、仿生机器人、合成生物、未来医疗、氢能与储能、前沿新材料和柔性电子等9个快速成长的未来产业。积极探索发展量子信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控核聚变及核技术应用、低成本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智能仿生与超材料等6个潜力巨大的未来产业。同时提出:到2025年,涌现一批有影响力的未来技术、创新应用、头部企业和领军人才,形成有竞争力的未来产业体系;到2035年,未来产业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成果,成为全球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和优质企业集聚地。
 
  1月1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西省未来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简称《长期规划》)。《长期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江西省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探索设立一批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形成一批500亿级、千亿级未来产业集群或产业集聚区等。力争到2030年,江西省未来产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在未来信息通信、未来新材料等领域打造若干个五千亿级产业,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氢能产业、新材料等领域出现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等。力争远期到2035年,未来产业成为江西省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主导力量,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重点产品和服务覆盖全球主要市场,集聚一批国际领军的龙头企业和创新平台等。
 
  同时,在未来产业发展上,“国字号”也来加持!
 
  3月16日,湖北省光电与医疗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正式揭牌。该科技园由华中科技大学、东湖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四方股份紧密协同,重点聚焦高端医疗装备、光电材料与芯片和智能制造三大领域,重点打造未来产业领域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据悉,该科技园是2022年年底科技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批复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的函》中中部唯一的全国首批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
 
  可以看出,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已是大势所趋,智能化、低碳化、健康化将是未来产业布局的重要方向。

热门评论

上一篇:宁夏银川全力打造“智慧应急”新模式

下一篇:青海省扎实推进电视频道高清化建设进程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