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每年可减碳143万吨中石化绿氢项目开工

来源:智能制造网整理
2023/2/21 15:59:33
48403
导读:日前中国石化宣布,全球最大绿氢项目开工,项目利用鄂尔多斯地区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发电直接制氢,氢能源将凭借其清洁、高效和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在促进能源清洁化方面发挥作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中国石化宣布,全球最大绿氢项目开工,项目利用鄂尔多斯地区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发电直接制氢,这种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得没有碳排放的氢气被称为绿氢。
 
  除了绿氢外,灰氢和蓝氢也是重要的氢气资源。灰氢通过化石燃料,比如石油、天然气、煤等燃烧产生的氢气。蓝氢,也是由煤或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制得,但是比灰氢多了一步工序。在蓝氢的制备过程中可以将二氧化碳副产品进行捕获、利用和封存,从而实现碳中和。
 
  根据中国石化方面的消息,该绿氢项目总投资约57亿元,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3万吨/年,贡献GDP近6亿元/年、增加税收近3000万元/年。
 
  当前我国氢能供应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绿氢项目在落地过程中仍面临技术、成本、基础设施及政策保障等方面的阻碍,因而其规模化发展进程推进较为缓慢。
 
  首先是技术方面,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随机性大、宽功率波动下碱性电解水的技术可行性仍存在问题。
 
  其次是成本方面,尽管当前单槽制氢规模已增长到1000方/小时以上,在研装置甚至高达2000方/小时,但其配套产业链并没有相应跟上,因而成本降低未能实现。
 
  最后是技术路线较为单一,在电解槽技术中,产业链配套齐全、成本较低的碱性电解槽成为现阶段电解水制氢的主角,也是众多电解槽企业的“宠儿”。但从长远来看,单一技术难以推动行业持续发展,不同的场景需要不同的技术路线。
 
  灰氢是通过化石燃料等燃烧产生的氢气,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蓝氢可作为一种必要的技术过渡,加速向绿氢发展。从目前的结构来看,我国仍然处于灰氢为主的发展阶段。
 
  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突破新型催化、绿色合成、功能-结构一体化高分子材料制造、“绿氢”规模化应用等关键技术。
 
  在此背景下,国内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通过募集资金投建氢能项目、投设氢能子公司等方式扩张氢能业务。详情如下:
 
  1、广汇能源募集资金投建氢能项目
 
  近日,广汇能源发布公告显示公司2023年度投资框架总额合计38.35亿元,在投资总额未突破的前提下,具体项目投资金额可内部调剂平衡使用。其投资框架内容中包括绿电制氢及氢能一体化示范项目,计划投资支出0.93亿元,主要用于电解水制氢装置、加氢站及绿电项目。
 
  2. 阳光电源:投设氢能子公司
 
  近日,阳光电源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增资扩股暨关联交易的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阳光氢能拟实施增资扩股。本次增资扩股完成后,阳光氢能仍属于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
 
  3、云内动力组建云南合原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近日,云内动力发布关于对外投资设立云南合原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告,公司与众宇动力、煦和商贸共同组建了云南合原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工作。其中云内动力以现金出资3,350万元,持有合原新能源67%的股权。
 
  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增大、能源低碳转型加速,氢能源将凭借其清洁、高效和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在促进能源清洁化方面发挥作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热门评论

上一篇:如何借助边缘计算提升物联网性能?

下一篇:最新!全液冷公共超充站、铸造3D打印等7个项目投运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