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3D打印推动塑料制品业转型升级智能化生产或是行业发展新动力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今夕何夕
2018/8/29 11:30:25
59278
导读: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3D打印已经逐步融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进程。塑料制品行业在3D打印技术的支撑下,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3D打印已经逐步融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进程。塑料制品行业在3D打印技术的支撑下,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制造业,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增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更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在信息化时代,受经济、贸易化的影响,世界各国在3D打印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当前,制造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关键,其发展程度不仅事关企业,更关系到国家。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不仅符合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更符合一个国家提升综合竞争力、掌握主动权的发展要义。
 
  塑料制品业助力制造业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包容合作的理念,积极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正逐步被激发出来。在经济建设加速的背景下,我国的制造业也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
 
  从总体来看,我国的制造业可以细分为多个领域,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在制造业的多个细分领域中,塑料制品业尤为重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管是食用的杯子、还是拿在手里的饮料瓶,大多都是用塑料制成的。在人们对塑料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加大的背景下,我国的塑料行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振兴石化行业规划细则》等文件的出台,近几年我国的塑料制品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8年1-4月,我国的塑料制品产量为2044.55万吨,同比增长2.32%。2017年,我国的塑料制品产量为7515.54万吨,同比增长3.44%。由此可见,我国塑料制品的产量实现了一定的增长。
 
  3D打印推动塑料制品业转型升级
 
  当前,3D打印技术已经在医疗、建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制造业向着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3D打印技术正进入塑料制品行业,为塑料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塑料打印作为3D打印的一个重要板块,技术研发已日渐成熟。从多年前研发出来的熔丝制造(FFF/FDM)到如今,塑料3D打印已逐步形成多种固态、液态粉末态的打印形式。塑料3D打印除了固体状态下的熔丝制造,还包括粉末状态下的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和液态光定型制造(CLIP)等多种技术。
 
  在组成3D打印的多种技术成分中,熔丝制造是常见的3D打印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融化塑料丝,移动打印头来构造一层2D图像,然后一层一层搭成3D形状。同时,选择性激光烧结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用激光融化塑料颗粒来成型。和金属的激光烧结技术一样,塑料选择性激光烧结也需要大型机器和专业人员来操作。
 
  此外,液态光定型制造是利用液态的原始材料在光照的驱动下固化成型来制造产品的的。通过投影技术在液态材料与空气的接触面上投影需要打印的2D图像,在固化之后将打印好的图像向上移动,打印下一层。在这几种技术中,使用熔丝制造技术较为方便快捷、可供选择的材料也较多,因此该技术已经在生产支具、做产品模型中被广泛应用。
 
  塑料打印智能化是行业发展新方向
 
  在3D打印技术的有力推动下,塑料制品行业正加速发生转变。熔丝制造、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液态光定型制造等技术的应用,将使塑料产品的生产制造效率大幅提升,量化生产更为快捷和。同时,在3D打印等技术的推动下,塑料制品行业将加速向着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在融入塑料制品生产制造行业时,3D打印往往以数字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逐层堆积以制造出实体物品。对塑料制品的生产制造而言,3D打印技术对传统的工艺流程、生产线、工厂模式、产业链组合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运用在制造业中较有代表的颠覆性技术。
 
  当前,受3D打印技术的进步和消费升级理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塑料制品市场已经被逐渐打开。仅2017年,中国的塑料制品制造市场营收规模已经达到2.44万亿元。随着我国塑料行业的逐渐成熟,塑料制品的精度将逐渐提高。预计到2023年,我国的塑料制品制造市场营收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
 
  未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成熟,我国的塑料制品行业将顺应整个制造业向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加速完成新型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体系构建。在业界人士的共同推动下,塑料制品行业将紧抓机遇,实现新的突破和飞跃!

热门评论

上一篇:无人机巡检如何更进一步?这四点很重要

下一篇:智能化趋势加快,人机协作正成为工业机器人发展重点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