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运动控制市场逐渐“回血”工匠精神持续加成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未闻花名
2018/1/31 11:33:17
57415
导读:在经历了2015年震荡后的今天,运动控制市场正在逐步“回血”,2018年会有怎样的表现?敬请期待。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作为工业自动化产业的关键技术,运动控制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经历了2015年震荡后的今天,运动控制市场正在逐步“回血”,2018年会有怎样的表现?敬请期待。


运动控制市场逐渐“回血” 工匠精神持续加成

 
  从“十二五”规划,到如今的“十三五”规划,装备制造业一直是我国自动化产业的重点发展对象。而运动控制作为自动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大分支,在近两年经历了一轮“过山车”式发展。
 
  数据显示,2009-2015年期间,运动控制市场迎来了快速增长期,仅中国市场规模便超过113亿元;但在2015年,运动控制产业遭遇“滑铁卢”,市场下滑10.6%,规模约104亿美金。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运动控制市场面临着严峻挑战。
 
  2016年,随着工业4.0、智能制造等概念的延伸发展,工业自动化产品得以在软件开发、工业以太网等多行业领域内深度应用,运动控制市场也随之显现出复苏的迹象。与此同时,伴随着机床、包装机械、半导体等行业的转型升级,运动控制相关技术逐渐迈向成熟。
 
  中国市场逐步回暖
 
  毋庸置疑,运动控制技术作为自动化技术的关键一环,拥有强劲的市场需求。尽管经历了2015年震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规划调整,目前整个运动控制市场正在稳步推进中。
 
  近两年,包括机床、印刷、包装,电子等行业在内的制造业市场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它们作为运动控制的主要应用领域,正成为推进运动控制产业回暖的主力军。另外,像烟草机械、医疗设备和科研设备行业这些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也处于稳定增长中,在一定程度上特对运动控制器需求的增长起到了助推作用。
 
  就国内而言,运动控制同样备受关注。作为制造大国,中国正在成为亚太乃至大的运动控制产品的国家市场之一。尽管国内运动控制技术并没有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借助于长期以来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全国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国内运动控制市场呈现出向好趋势。
 
  品牌竞争日臻白热化
 
  这些年来,凭借长年的经验积累以及在传统工业的雄厚实力,国内相关运动控制企业数量以及产品质量均有所提升,整个产业链体系也趋向完善。而资本的流入、政策的扶持,同样为技术突破带来重大驱动力,相关应用随之不断朝着横向纵向延伸。
 
  基于本土市场这一优势条件,国产品牌在经营成本、策略、适应性方面占据有利地位,相比国外品牌而言,更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且能更好地满足上下游的市场需求,目前在中低端市场地位稳固。单从这一方面来看,国产品牌已有崛起之势。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国产品牌依然处于被动地位。目前,国内运动控制市场大部分仍被国外品牌所占领,如三菱电机、松下、安川等,而可与之相媲美的国产品牌则,在控制精度、稳定性、动态响应等方面着实存在差距。加之国外品牌为瓜分国内市场,正在加速本土化进程,国产品牌优势逐渐被削弱。各因素纷繁交错,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在国内市场上孰优孰劣尚难分晓。
 
  工匠精神仍为核心所在
 
  国产品牌与先进技术之间的这种差距,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国人“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尤其对于运动控制这种核心控制部件而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追求高速的同时,高度始终是运动控制技术追求的目标。
 
  同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设备的更新换代,对运动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靠性、开放性将成为运动控制器立足的关键,这也是对运动控制产品专业性的考验。由此来看,更具开放性、专业性的运动控制产品将未来几年市场主流。
 
  此外,市场将是国产品牌将要瞄准的下一个目标。目前,我国运动控制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拥有一批较为稳定的用户群体,但是进军市场的实力仍然欠缺。虽然目前正在逐步得到中低端用户的信赖,但技术力量的薄弱始终是致命伤,因此国产品牌必须更加注重自身竞争力的提升,逐渐从中低端转向市场,将工匠精神融入到生产、研发、创新、推广、销售、维护等每一个环节,以“质”取胜,这才是国产品牌崛起的关键。

热门评论

上一篇:自动驾驶汽车量产:“共享出行”或成商用爆点

下一篇:对症下药:说说2017年3D打印机生产的那些药物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