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瞄准三大核心提振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扩容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沐子飞
2017/8/29 9:09:41
48531
导读: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逐步推进,工业机器人这一“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已成为制造业火热的投资领域,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我国机器人技术和行业的发展正逐步走向成熟。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逐步推进,工业机器人这一“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已成为制造业火热的投资领域,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我国机器人技术和行业的发展正逐步走向成熟。
 
  8月23日,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主题发言中介绍,近五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增速基本保持在20%以上,成为机器人产业规模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今年上半年生产5.9万台(同比增长52%),中国将连续五年成为大应用市场,占工业机器人市场比例将从1/4提升到近1/3。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项目科学家、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建荣表示,机器人技术与智能制造正在不断融合创新。他说,想建造智能制造数字车间,需拥有三大核心技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和网络化技术,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目前正在研究的“智能机器人”是第三代机器人,拥有更加完善的环境感知能力,且有逻辑思维、判断和决策能力,可根据作业要求与环境信息自主地进行工作。
 
  许多科技巨头们现在都在投身制造更加智能的机器人。例如,谷歌正在训练其六轴机器人捡起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这些机器人没有对特定物体进行预编程,因此在遇到新的物体时,它的失败率较高,不过它们可以从每一次失败中学习,因此能够在下一次捡起同类型物体时使用正确的策略。该机器人可以在其失败和成功的尝试中学习并通过云技术与其他机器人分享经验。
 
  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及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零部件中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品质量可靠性低;机器人推广应用难,市场占有率亟待提高;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产业竞争力缺乏;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亟待健全。
 
  为了赶上制造业模式变化的步伐,未来的机器人需要提供灵活性和敏捷性,从而在满足越来越分化的客户需求的前提下保持高产能和提高质量。
 
  未来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及应用有几个特点:一是高品质个性化设计追求和多品种小批量制造;二是以服务为核心;三是打通软硬件环节。工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所以管理软件特别需要承上启下,管理软件一定要与底层自动化相关联。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大的机器人市场,然而国内机器人产业爆发性发展过程中,应用人才严重缺失成为一大瓶颈。培养工业机器人行业人才、推广工业机器人教育势在必行。
 
  此外,相关部门在此次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透露,未来国家将继续完善“中国制造2025”战略分省市指南,细化机器人零部件产业区域布局。同时,建立企业白名单制度等意在规范行业竞争秩序的一揽子政策正在加快酝酿。
 
  我国正处于制造转型升级当口,对于先进机器人及自动化加工受到需求旺盛。智能制造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呈现大幅增长态势。当下,中国制造2025瞄准了三大核心: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和智能化制造,可以预见,未来的智造将拥有无限可能。而工业机器人,这颗“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即将成为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成为未来实现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保障。

热门评论

上一篇:大数据与AI深度融合 共促机器学习创新发展

下一篇:AI技术涉足新闻领域 加速释放媒体人潜能

相关新闻

<